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想念废墟里扒出来的师生后续:老班长了却30年牵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5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闫漪)7月23日上午10时许,老班长张银生带着满足离开了唐山,踏上了返回邢台的客车。来到唐山的两天里,他见到了另外几名印象最深刻的师生———现已72岁高龄的刘静香老师(原文刘金香)、学生马红和孙凤兰。

  7月22日,在王兆敏、夏萍等陪同下,老班长重游了故地———老军垦农场的所在地,看望当年在那里震亡的战友,并为震亡的战友献上了黄菊花,老班长张银生眼圈红红的,
却坚持没有让眼泪掉下来。随后,张银生又回到地震时所住房子的位置,回忆当年的点点滴滴。

  让老班长张银生高兴的是,回到唐山,他又见到了印象深刻的另外三名师生———已72岁高龄的刘静香老师(原文刘金香)、学生马红和孙凤兰。

  “马红当时15岁,又小又瘦又漂亮,不过现在可是胖了,不过还那么漂亮,还那么活泼。刘老师还那样,就是老了!”老班长张银生幽默地说。

  孙凤兰是老班长最晚见到的一位,相见之前,他不住回忆孙凤兰的样子。当孙凤兰手捧鲜花送给老班长时,双方拥抱在了一起,眼睛湿润了。

  “当年我带着孙凤兰找了两天家啊!父母震亡了,但小凤兰非常坚强,这个孩子给我的触动很大啊!”张银生感慨地说。

  据张银生介绍,唐山地震改变了他很多。“当年两位老师救助孩子们的无私,让我决心一定要找个老师当老婆,人家给我介绍了那么多对象,我就是找了老师。”张银生幽默地说。每年的7月28日凌晨3点多,张银生都会醒来,而且每年7月28日早晨他都不吃早饭。“地震当天一天也没顾上吃饭啊!”这些已成为老班长30年来的习惯。

  “每到7月28日,我都会惦记这些学生和老师,牵挂了30年了。30年见一次面不容易啊!见到了她们,我就放心了!”老班长张银生满足地说。

  自6月21日,本报携手新浪与全国14家主流媒体联动发起“寻找30年前废墟上的感动———唐山寻亲”活动以来,积储在唐山及全国各地人们内心30年之久的那份废墟上亲情、友情、恩情等在此刻开始苏醒,人们纷纷给本报来电、来信,表达着强烈的寻亲愿望。面对记者,寻亲者讲述起当年废墟上的感动,泣不成声。

  到目前,经本报和联动媒体的努力,实现了很多讲述人情感的跨时空对接,我们促成了亲人的团聚,促成了救援者与被救援者感恩情结的对接,普通人与解放军、普通人与医护人员……30年来的对接,30年来的感动,重温那个年代的感动,感受这个时代的感恩情结。

  相关链接

  ★本报6月22日刊登《父亲在哪里,女儿牵挂您》,6月24日,《张红梅找到生父》;6月24日,本报为媒,张红梅与失散了30年的生父相见,一家人终于喝起了团圆“酒”。

  ★本报6月22日刊登《想念废墟上接生的孩子》,6月28日,《军生已是一名人民警察》,军生的母亲孙淑云老师代替在外工作的儿子给恩人送去第一时间的问候,并邀请恩人参加军生的婚礼。

  ★本报6月29日刊登《耕夫,还能叫你“小鬼头”吗?》,7月4日,《“小鬼头”找到了》。

  ★本报7月4日刊登《想念废墟里扒出来的师生》,7月18日,《夏萍和军训班长通电话了》,7月21日,本报与该文的三位主人公张银生、王兆敏、夏萍共同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

  ★本报6月23日刊登《西安白衣天使救了我的命》,7月7日,《省会寻得西安天使》。

  ★本报7月13日刊登《想念你,恩人大哥刘元俊》,7月18日《恩人大哥刘元俊找到了》。

  ★本报7月14日刊登《唐山夫妇将赴兖州“省亲”》,7月16日,李占兰夫妇抵达山东兖州,7月17日,李占兰夫妇与兖州恩人喜泪相聚。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