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州超市充斥掺杂蜂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14:53 金羊网-羊城晚报

  10月1日起是市场清查期,禁售期前厂家商家急抛售

  □本报记者许悦黄海云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近期超市的蜂蜜都走低价路线,但实际上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蜂蜜普遍减产,低价之下有何玄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特价”蜂蜜原来都是
添加了国家标准明令禁止添加的糖浆。而本报记者调查中还发现了低价的另一大原因:10月1日起是掺杂蜂蜜的清查期,禁售期将近企业急于抛售,不仅如此,巨大的获利空间诱使部分企业目前仍在违规生产掺杂蜂蜜,只不过在生产日期上做了手脚逃避检查。

  

广州超市充斥掺杂蜂蜜

  图:技术员所称的“白蜜”原来是一种糖浆

  ■央视调查

  70%糖浆+30%原蜜=100%天然蜂蜜

  我国是世界上蜂蜜产量最大的国家,平均年产量20万吨左右,但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蜂蜜普遍减产,直接影响了蜂蜜的收购价格,油菜蜜每吨的收购价涨了一倍达7000元左右,洋槐蜜涨幅更大,达16000元以上。按照这样的原料价格计算,一瓶1000克的洋槐蜜,光是生产成本就在16元以上。

  但央视记者调查发现,在湖北武汉的一些超市,蜂蜜的价格却和白糖一样,有的甚至比白糖的价格还要低,1000克的“特价”蜂蜜,每瓶只有10元左右。

  在湖北大华蜂业有限公司,“特价”的秘诀是掺杂加入“人造蜂蜜”———白蜜,这实际上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过生物技术发酵转化而成的一种糖浆,其外观、甜度、口感和蜂蜜极其相似,被称为“人造蜂蜜”。

  而在武汉市绿花蜂业有限公司,秘诀则是“70%糖浆+30%原蜜=100%天然蜂蜜”。

  经检测发现,湖北大华蜂业有限公司、武汉市绿花蜂业有限公司、武汉野峰王蜂产品有限公司、武汉祥云蜂产品有限公司、武汉武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7种“特价”蜂蜜,都含有国家标准明令禁止添加的糖浆。

  ■《羊城晚报》调查

  穗市面上几十种蜂蜜低价热销

  虽然食用掺杂的蜂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但天然蜂蜜是一种含有180多种物质的天然保健品,对肝炎、心脏病、便秘等疾病的养生功效,是人工合成的糖浆绝对达不到的。为了规范蜂蜜产品生产加工,防止不法企业在蜂蜜里掺杂造假,2005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新修订的《蜂蜜》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提出今年3月1日以后,蜂蜜加工企业必须按新标准生产蜂蜜产品,不得在蜂蜜里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

  但昨天记者走访广州许多超市却发现,添加了麦芽糖、乳酸钙等多种配料的低价掺杂蜂蜜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为何还能公然销售?记者请教了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蜜蜂研究中心主任罗岳雄才知道,原来强制性标准施行之后有一个过渡期,今年10月1日开始才是市场清查期。也就是说,企业3月1日后不得生产掺杂蜂蜜,但市场要到10月1日后才不得销售掺杂蜂蜜。

  “但由于蜂蜜掺杂存在巨大的获利空间,一些企业3月1日后照样生产掺杂蜂蜜,只不过生产日期打的都是2006年2月28日。”记者一看果真如此,以东风东路百佳超市为例,货架上共有18种名称与蜂蜜有关的产品,单看生产日期就见端倪:其中价格最高的是该货架上唯一一种纯正蜂蜜,生产日期在3月27日,另外还有两种按新标准命名的蜂蜜制品如“蜂蜜大枣茶”,而其他15种仍在名称上大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生产日期都在2月25日至28日之间。

  在好又多、万佳等超市,掺杂蜂蜜同样占据绝大部分的份额,单是记者昨天所见,广州市面就有近30种掺杂蜂蜜仍在低价热销,而蜂蜜专卖店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已执行了强制标准。同样在海南省,今年第一季度蜂蜜的抽样合格率就只有12.5%,主要存在的也是违规添加糖浆、蔗糖等掺杂造假的问题。

  罗岳雄告诉记者:“价格不是区分的因素,有些掺杂蜂蜜卖得也很贵,消费者要学会看产品标签。”他说,根据近期下发的蜂蜜产品命名要求:只有纯正蜂蜜才能以“植物花名+‘蜜’字”来命名,如桂花蜜、槐花蜜。按照新标准,蜂蜜中如加入了其他糖类物质的话,就只能叫蜂蜜制品,名称上“蜂蜜”、“蜜”的字眼不能当主语,只能当定语命名如“蜂蜜大枣茶”,或叫(调配)蜜浆、蜂蜜露等。

  (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