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特别报道:江西老表相当期待(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17:14 江西商报

  特别报道:江西老表相当期待(二)

  期待教育收费再少点

  

特别报道:江西老表相当期待(二)

  

特别报道:江西老表相当期待(二)

  住在福州路的梁先生去年交了三千元的择校费,他说:“为了孩子的将来,我只能是交借读费让孩子育新学校上学。我托朋友找了关系还花了我整整3000大元呢,这年头,什么都得凭关系。”

  “不选择好点儿的学校,就觉得对不起孩子!”这是很多家长为孩子择校的理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择校现象已初现端倪。如今,高昂的赞助费、特权的“条子生”等不断出现,择校之风甚为嚣张。家长为此叫苦不迭,尽管如此,倍受谴责的择校费却依然名正言顺的存在于中国的教育体制中。

  如今,有关教育乱收费问题已不再是新鲜话题,从名目繁多的中小学收费项目到费用高昂的高中“择校费”,人们不禁感叹:“可怜天下父母薪,普通老百姓的孩子还上得起学吗?”中央政府对教育乱收费问题已连续整治近10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问题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乱收费已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普及教育的完成以及公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根治教育乱收费,已成为时下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去年9月中旬,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还有上千元的择校费,12岁的马小风迟迟没有报到。他的父亲卧病在床,一提孩子上学的事,老马眼圈就发红:“这两天,看到别人的孩子高高兴兴上学,我的心里难受得就像刀割似的。真对不住孩子,我这个做爹的,连他上学的费用都负担不起……”和马小风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许多低收入家庭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这一切在教育部门的一纸禁令、公办学习的高收费门槛和家长羞涩的钱囊面前都可能成为奢望。教育部近日做了一项抽查,结果很是让人吃惊:在过去5年内,全国中小学乱收费高达15亿元,清退10亿元。据统计,教育收费问题在全国已连续3年成为价格投诉的头号热点,在所有的立案价格违法案件中,教育乱收费的比例已接近30%。

  那么学校乱收费为什么屡禁不止,乃至成了尽人皆知却又无可奈何的一个“顽症”?

  今年初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多少提供了答案。报告指出,我国公共教育支出虽然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旺盛的教育需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为维持正常运转、稳定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有些学校只好巧立名目,转而向学生收费。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十分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相差甚大。即使在同一地域内,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方面也有差别。对一心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为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不惜血本。久而久之,学校与家长之间便在乱收费问题上达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默契”。由此可见,导致教育乱收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根治,不可能只是寄望于某一方面的政策,只能通过综合治理来实现。在今年我省的两会期间,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关注到了此问题,这方面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学校的问题,也有政府的问题,比如政协委员陈恳就提出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教育系统。他说,现在的大学都是负债经营,南昌大学国家投入人均不足两千元,而学校每年还利息都要八九千万元。他希望政府能加大教育投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应降低或取消择校费

  我国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中国税收增长速度每年都高于GDP增长2位数以上,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万亿元,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却一年比一年少。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为5367.66亿元,其中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占全国教育经费比例的56.83%。也就是说,有2317亿多是各学校自筹的,主要是来自家长们。

  而各学校除了靠收取正常的学杂费是无法维持其运转的,因此许多重点中学,收取高额择校费,便成了学校偿还银行贷款和付息,发放教师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

  江西择校费最高每年一万

  江西省的高中,分六个档次制定“择校”收费标准。第一类,省城重点高中南昌二中、师大附中每生每年不超过1万元;第二类,南昌、九江等七个区市各两所省重点高中,其它区市各一所省重点高中,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第三类,设区市所在城市其他省重点高中每生每年不超过6000元;第四类,县市所在地及乡镇所在地省重点高中每生每年不超过4000元;第五类,经省教育部门认定的省重点建设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比照同级省重点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的90%执行;第六类,一般普通高中维持原定的标准不变,即每生每年1500元~2300元。如此算来,全省620余所高中,除了440余所普通高中择校费维持不变外,其余的180余所重点高中将实行“优质优价”,收费标准随着收费制度的出台,水涨船高。

  已经完成的2004年的高中秋季招生的计划。180余所重点高中的择校生计划数估计达5万人,以每生3年平均2万元计算,此项“择校费”将高达10个亿!

  出现变相的择校费现象

  许多教师和家长担心,择校费”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将会导致学校教学重点出现偏向。另外,在南昌和吉安的一些名牌初中乃至小学,已经出现了变相的“择校费”现象。还有一些教师认为,“择校费”收取有了统一标准,便于操作,公开透明,检查监督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有人算了一笔帐,如果孩子想择校读南昌的一流高中,光择校费就得3万元,加上七七八八的费用,3年少说也要一、两万,如果高中毕业后考大学再花一大笔钱,作为工薪阶层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费问题

  政协委员杨辑光呼吁,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取消择校费。他建议对所谓的“优质高中工程”立即叫停,从源头上解决择校费问题;其次严格控制择校生的比例,最后取消择校生制度;另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坚定不移的明文规定不许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最后要加大对“择校费”收费的审计力度,要查处其中的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

  重点中学不应办“校中校”

  我省重点高中剥离初中后,不少学校办起了“校中校”。这些“校中校”美其名曰“名校办名校”,其实基本上都是利用国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来高收费,弊端很多。

  冲击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

  首先,加剧了学校的两极分化。由于实行高收费,“名校办民校”各种收入往往比普通学校高数倍甚至更多。随着学校的大规模扩张,“名校办民校”必将淘走了许多普通校较好的师资和生源。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将导致一些普通公办学校越办越差,造成恶性循环。其次,导致择校风愈演愈烈。“名校办民校”使择校现象合法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强化了家长的择校心态,不仅使择校费年年攀升,而且严重冲击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影响教育布局规划

  目前,“名校办民校”已出现失控的态势,学校布局缺乏宏观控制。不少经济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商,引进“名校办民校”是为了借助名校的号召力热卖楼盘,根本不顾生源、学校合理布局等问题。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跟不上,致使“名校办民校”出现一窝蜂现象,有的地方学校布局过分密集,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扰乱教育布局规划,造成学校分布日趋混乱和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威胁民办学校的生存

  “名校办民校”与纯民办学校相比,省去了多年培育品牌的积累之路。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一所学校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从成本看,名校办的“民校”往往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占有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公共财政资源,实行低成本竞争,对纯民办学校而言是极具杀伤力的。

  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同一个地区有的中学办起了“校中校”,抢走了一大批好的生源,捞了一大笔钱。而那些循规蹈矩的学校却没办“校中校”,他们自然在招生等方面处于被动局面,所以这几年出现了有的学校到各地挖生源,甚至于出现花数万元钱去买一个优秀生的情况。据悉南京市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名校办民校”。许多政协委员认为,我们也应当是可以做到的。

  教育乱收费缘何屡禁不止?

  学校乱收费为什么屡禁不止,乃至成了尽人皆知却又无可奈何的一个“痼疾”?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学校受利益驱动,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是各级政府对教育投资严重不足,学校自身经费困难。教育界有关人士说,经费不足,还要办教育,就要允许学校“多渠道筹资”,让学校“多渠道”,却没有完善、规范的筹资机制,乱收费就不可避免。 三是教育资金被有关部门截留、挪用,某些学校主管部门充当了“盘剥者”的角色。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强调,治理教育乱收费今年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校乱收费,校长要撤职”。此前,教育部连续出台了“一费制”、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等系列举措。部长的措辞严厉、措施的坚决果断毋庸置疑,但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仍然心存疑虑:眼看着好学校门槛一个劲往上“抬”,政策的“紧箍咒”真的能卡住收费的“无底洞”吗?

  教育要在科学、公平、有序的竞争中良性发展,不仅需要舆论的正确导向,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但愿有一天,家长们不再为“择名校”“交学费”而奔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