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唐山窝棚中崛起一座新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8:03 东方网-文汇报

  据新华社石家庄7月24日电(记者张洪河)震后30年,新唐山以崭新面貌屹立在冀东大地。然而,从1976年地震后到1986年复建结束,唐山曾是一座由35万多间简易房组成的“简易城市”。

  大地震后,唐山人一下子又回到“构木为巢”的“原始时代”,形形色色的窝棚挤满了整个城市。

  1976年8月6日,河北省唐山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召开建房工作会议,要求在冬季到来之前,让灾民住进不怕余震,又能保暖越冬的简易房。会上还提出具体建房方针:“发动群众,依靠集体,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逐步完善”。

  群众从废墟中捡出石头、整砖和木料,就近取土,在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官兵帮助下,盖起了大批简易房。各种建筑材料也从全国各地紧急调运到唐山。沈阳军区部队曾参加辽宁海城抗震救灾,有建设简易房的经验,他们率先建成第一批标准简易房。解放军每天投入6万兵力,唐山百姓也有10万多人参加建房。截至当年11月中旬,唐山地区建成187.9万间简易房,其中市区35万多间、420多万平方米。盖简易房成为震后唐山人一大创举。

  简易房成为唐山震后一大景观。从空中看,连绵起伏的35万多间简易房,成了“简易城市”的主角。简易房屋顶都是清一色的油毡,上面压着旧砖、石块等。

  简易房虽不美观,但能遮挡风雨,不怕地震。研究唐山建设史的作家程才实在《唐山震后重建的哲学思考》一书中指出,“简易城市”存在时间并不长,简易房的生命,有的只有两三年,有的则长达10年之久,它庇护着唐山人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简陋条件下,唐山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一个现代化城市。到1986年唐山地震10周年时,23万户唐山人搬进新居,简易房完成使命,一个现代化城市取代了“简易城市”。

  背景资料

  唐山简易房

  当时所建的简易房结构简单,一是“两出水”的人字梁起脊房;二是“一出水”的前高后低滚水房。人们建起四柱木架,顶上铺苇席、草袋,上面再铺以油毡,用砖或石块压住。四壁砖石只砌到窗台,上半部用苇箔支撑内外抹泥。朝阳方向安装上门窗,没有玻璃就钉上透明的塑料布。室内搭火炕,烟道由房后出去。简易房高一般在2米左右,前后出水檐则只有1.8米左右。

  左图:唐山机车车辆厂地震遗址,原该厂铸钢车间今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右图:新建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工人在装配出口客车。新华社发

  

唐山窝棚中崛起一座新城
唐山窝棚中崛起一座新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