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双过半”:见证河北发展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9:52 河北日报

  核心提示

  2006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河北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5146.9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3
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同期最快增速。速度加快的同时,我省经济运行的质量怎样?能否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在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崔长征开门见山,对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作出总体评价。

  1、省、企业及居民均在经济增长中受益———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3.4元,增长10.7%

  【相关新闻 今年我省安排46亿元资金反哺“三农”,集中财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因取消农业税而减少的收入,中央和省将安排转移支付资金予以补助,保证乡村组织运转和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的经费。完善并加强对农民“三补贴”政策。2006年粮食直补资金达到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预计将达到7.5亿元。】

  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645.1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年任务的55.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2.8亿元,增长20.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3.4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82.9元,增长16.1%。

  财政收入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提高了,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提高了,这充分说明,我省、企业和居民都从经济增长中获得了较好的效益。而受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制约,短期内居民消费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扬。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7%,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

  一涨一落之间,居民手中可支配的钱多了起来,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交通、通讯和居住支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2、投资增长,伴随的是投资结构的不断改善———其中一产投资增长达49%

  【相关新闻2006年,我省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新改建农村高标准公路1万公里,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3550个。今年年底,全省行政村通车率将达到96%,石家庄、沧州、唐山、廊坊达到100%。】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理念开始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崔长征分析说。上半年,我省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9%、51.9%和36.1%。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将大大缓解。今年拟新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9条段前期工作正在全力推进,在建的12条段1159公里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41.3亿元,为年计划的27.5%。全省农村公路开工里程6552.7公里,完成全年任务的65.5%。

  铁路建设步伐加快。我省与铁道部合作建设项目增加京沪高速铁路、邯黄铁路、石家庄枢纽改造等3项。石太、京石、津秦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展顺利。

  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曹妃甸港区煤码头和京唐港区煤码头获得国家核准,曹妃甸原油码头、LNG码头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我省与民航总局共同投资5亿元的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工程完成立项,正在抓紧进行初步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稳步实施,滹沱河倒虹吸等在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占总投资的70%。

  3、出口与消费成长加速———“三驾马车”一个也不能少

  【相关新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投资、出口、消费被形象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长期以来,投资在我省经济增长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小得多。而从上半年我省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出口、消费增长的势头较好,开始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83.2亿美元,其中,出口57.2亿美元,分别增长12.9%和14%。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49.6%和1.2倍,机电产品出口增幅比全国同期快19.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幅比全国同期高8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煤、皮革毛皮及其制品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6.3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47.7亿元,增长15.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28.6亿元,增长13.9%。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类商品价格呈下降态势。

  4、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良好———民营经济撑起全省生产总值“半壁江山”

  【相关新闻壮大民营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活跃经济全局的必然选择。2006年,我省大力发展规模以下工业,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行动,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开展银企、银保对接活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力争年内完成全省担保资金50亿元的任务。下大力抓好100个名牌产品、50个产业集群、第二批成长型民营企业的培育和帮扶工作。】

  上半年,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14.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8%;实缴税金286.1亿元,增长17.4%。

  国企改革继续深化。成功组建新唐钢集团,以邯钢集团为基础的南部钢铁集团正在积极谋划之中,华药、石钢、邢钢、省医药公司等改制、境外上市、产权转让工作取得较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进一步转变。投资、财政、水价、市政公用事业、粮食流通、供销社、行业协会管理体制等改革均取得新进展。

  □本报记者 段丽茜 吴艳荣

  相关

  ■上半年我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四增一平”

  据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

  上半年,农林牧渔业五大业呈现“四增一平”的特点,即农业产值552亿元,增长5.2%;林业产值11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524亿元,增长5.9%;农业服务业产值48亿元,增长7.1%;渔业产值15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共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62.7亿元,增长5.2%。

  由于市场价格及政策影响,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89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7.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6%,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蔬菜产值比重为27.9%,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

  ■二季度我省大型企业景气指数高位攀升

  据河北调查总队对全省1186家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大型企业景气指数高位攀升,中型和小型企业景气有所改善。二季度全省大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42.15点,在较强的景气区间运行,比一季度提高了9.84点,中型和小型企业景气指数为106.53和109.68点,较上期分别上升了4.3和21.98点,尤其是小型企业由上季度的不景气区间进入景气区间。预计第三季度大、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分别达到145.36、112.16、116.13点,景气状况有较大改善。

  ■我省私营企业集团60强排定

  河北调查总队近日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进行排序,排定河北私营企业集团60强。

  河北敬业集团以年营业收入92.8亿元名列首位,石家庄三鹿集团、新奥集团、河北滦河实业集团、河北唐山半壁店钢铁集团、唐山宝业实业集团、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河北五得利面粉集团、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唐山市荣贸实业集团、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立中有色金属集团、河北三太子实业集团、巨力集团、唐山百货大楼集团、邯郸建工集团、河北梅花味精集团位居前17位。

  调查显示,60家集团资产总额达716.96亿元,占全部私营集团的90.2%;营业收入710.14亿元,占89.6%;利润总额45.23亿元,占99.8%。从行业上看,60家集团主要集中在工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按地域分,主要集中在唐山、邯郸、保定、石家庄和邢台等5市。

  展望

  下半年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是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省政府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排列在下半年各项重点工作之首。

  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上半年农民购买化肥价格上涨11.3%,微量元素肥价格上涨38.6%,柴油价格上涨26.8%,农业用饲料价格上涨19.4%,交通运输用燃料价格上涨17.0%。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对农民增收形成制约。

  二是农畜产品价格下跌。上半年农民出售玉米价格1.09元/公斤,基本持平;豆类2.54元/公斤,下降11.5%;猪肉及肉猪8.6元/公斤,下降21.9%;家禽4.64元/公斤,下降37.8%;蛋类4.12元/公斤,下降19.5%。虽然猪肉、蛋、奶等主要畜产品出售量增加,但由于部分畜产品价格下跌,上半年牧业现金收入仍呈下降趋势。

  政府新闻发言人崔长征说,下半年,我省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好国家在我省实施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远程教育和发展国家级劳务输出示范县工作。强化县域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省政府还将重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节,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推进外贸出口由数量型创汇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发展壮大规模以下工业,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等方面工作,以促进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文/本报记者 段丽茜 吴艳荣

  连线

  感受2006上半年

  种地种出“金元宝”

  【邱县小屯村农民陈力】

  今年种了15亩小麦,全是“冀麦93”优质品种,亩产500公斤。今年小麦实行了托市收购,市场价每公斤1.44元,和去年比每公斤涨了0.4元多,一亩地能增收200元。今年国家还取消了农业税,每亩地除了少交30多元的农业税外,还有12元的粮食补贴和13元的综合补贴,补贴连年提高,算起来今年比去年每亩能多收入255元。农资价格与往年相比差不多,这15亩地单季小麦就可以多收入3825元。

  【点评】今年上半年我省农业生产总体较好,经历了春季干旱和虫害后,夏粮获得丰收,这主要得益于我省在积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基础上,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部免除了农业税;除原有“三补”外,还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枣强县赵子谏村农民工张国强】

  我在石家庄一家私营企业做电焊工,每天能挣到100多元,当天结账,当天拿现钱。

  【点评】今年以来,随着国务院有关农民工问题相关政策的有效落实,我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步伐加快,发展势头良好。抽样调查显示,二季度,在被调查的4200个农村住户中,有1235个劳动力外出就业,比上年同期增加90人,同比增长7.9%;外出劳动力占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为11%,比上年同期增加0.4个百分点。

  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大,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农民工素质和劳动技能不断提升,就业渠道逐渐拓宽,工资水平逐渐提高,且权益保护力度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日趋减少。

  全民创业解决就业难题

  【保定市下岗职工张东方】

  我从天马汽车厂下岗后,利用自己会开车、懂维修的特长,再加上专门去北京学习的汽车评估知识,在汽车交易市场开了一家汽车中介公司,自己当上了老板。

  【点评】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目前,我省已进入劳动力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攻坚期,未来几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省通过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以创业促进就业、促进发展,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有效对策。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5万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59.3%和62.5%。

  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河北金能集团董事长王社平]

  由邯矿集团和邢矿集团联合组建的金能集团,在整合中快速崛起。目前,河北省原来的8个统配局矿已有5家融入了金能集团,加上张家口康保煤矿、长城煤矿和涿鹿煤矿,金能集团纵贯我省的邯郸、邢台、石家庄、张家口4市,横跨晋冀两省,优势凸显,发展态势良好,在河北省乃至全国大型煤炭企业中都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

  【点评】上半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总体向好,但影响我省工业发展运行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上半年,我省更加注重解决重点行业突出矛盾,加强综合协调,确保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加大重点行业扶持力度,加强监测预警,最终实现了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

  钢铁业进入成本上升期

  [邯钢集团董事长刘如军]

  今年上半年,在克服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吨材售价同比降低近1000元等多种困难的基础上,邯钢集团经济效益继续保持了较好水平。1至6月份,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4.4亿元,利税16.6亿元,利润6.65亿元。

  上半年,邯钢吨钢综合能耗比计划目标降低37.1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同比降低1.13立方米,降至5.14立方米,创了历史最好水平。此外,炼钢转炉利用系数、2000立方米高炉喷煤比等21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入了全行业的前三名。

  【点评】据业内人士预测,上半年煤电油运价格上涨的压力,在下半年将继续显现。近期以宝钢为谈判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最终宣布接受境外矿业巨头提出的铁矿石涨价19%的要求,这将使得下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于上半年水平,并可能带动国内铁精粉价格的上涨。此外,目前钢铁生产成本中偏低的工资成本、物流成本、环保成本等,在今后也将是走高趋势。可以说,各类钢铁生产要素的廉价供应时代已经结束,中国钢铁业已进入一个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时期。

  文/本报记者 段丽茜 吴艳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