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优先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0:05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通讯员张雅嵘记者陈新

  阎良区委、区政府在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中以民心为上,创造了全市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速度奇迹。从揭牌建设到2006年6月共为基地调整建设预留用地5300亩。起步区涉及的3个街办13个村、21个村民小组,从征地到拆迁,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整个过程平稳有序。一年中共启动建设农民新村4个,已建成226
户,完成了木匠杨、小李义、合西3个村的整体搬迁,目前已入住153户。

  亲情感化内部催化群众开心

  群众思想的通与不通是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的先决条件。为了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阎良区从涉及街办、村组及区机关相关部门抽调100余名干部组成工作组,由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区长挂帅,深入3个街办,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畅通民主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动态,鼓励涉及拆迁问题的群众,通过村组干部、镇街干部逐级提出自己的合理诉求、意见和建议。对于群众的合理要求,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于需协调处理的,由区委、区政府领导随时召开现场会,当场研究解决,不拖不推。

  统一标准规范操作群众可心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是农民最关切的焦点,也是最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热点。阎良区从治本入手,参照《国务院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阎良区征地拆迁安置实施办法》及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在征用土地中,对地面附着物调查、登记、补偿、面积核准、权属确认等各个环节都与群众直接面对面,以取得群众的最终认可为目的。对于一些界址不清,权属不明的情况,以召开现场协调会、先进仪器确认、广泛走访群众等办法,多方权衡,直至双方满意为止。截至目前,12个村民小组的地面附着物核查登记和补偿兑付工作已基本完成,共计赔偿金额585.4万元。

  拆建并举妥善安置群众舒心

  在基地征地拆迁工作中,阎良区坚持先建后拆的原则,启动建设农民新村,妥善安置拆迁群众,以建设促进拆迁。在拆迁安置中实行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定点,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监理,农民自主建房。新村规划、选址定点、户型设计等,由政府拿出指导意见,然后提交群众自主决定,充分尊重民意,听取民愿。最后结合群众意见由政府免费提供规划、设计,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由政府组织完成,一步到位。群众自主建房可充分保证房屋质量,也可有效节约建设资金。

  资金直通阳光透明群众放心

  安置补偿款是征地拆迁群众失地后应得的经济补偿,是群众的生活保障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群众有两怕,一是怕征地拆迁中有暗箱操作现象;二是怕征地补偿款成为“唐僧肉”,不能及时足额兑付。阎良区从源头抓起,实行了“阳光拆迁,过程公示”及拆迁征地补偿款发放“资金直通车”的办法。由区政府牵头,土地、农林、建设、纪委、监察、公安、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和街办、村组干部组成土地丈量和地面附着物清理登记工作小组,统一负责、协调征地拆迁中地面附着物的登记工作,坚持“五公开,一审批”的工作制度,聘请中介评估机构对所征用土地范围的地面附着物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估,评估赔偿标准与群众见面,双方同意后签字确认,补偿评估结果张榜公布,听取意见,核准无误后签订补偿协议书。

  征地款的分配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的形式讨论确定,经村镇两级审定后,报区政府审批。最后由区财政局直接将资金打入被征地拆迁群众的银行账户,征地拆迁户持相关证件到银行取款。资金不经过村组、街办,没有中间环节,阳光透明。

  拆迁补偿款发放“资金直通车”开通后,先后兑付房屋拆迁费7007.7万元,征地款11592.9万元,附着物赔偿款510.3万元。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分配不均,或征地拆迁群众不能及时拿到补偿款而发生上访的事件。

  生活补助就业培训群众宽心

  为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阎良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活用政策,灵活操作,对先期拆迁的振兴街办聚宝村的失地群众,对失地农民给予终身生活补助。目前已为88户332名失地群众办理了生活保障金发放银行领取手续,每人每月60元,按月发放,累计发放补助款55余万元。

  与此同时,阎良区坚持“政府引导服务、市场调节和农民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范畴,分批分期对青、壮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有组织的输出务工,目前失地农民中已有900余人外出务工。对于留守人员采取社会公益性岗位优先录用、聘用的办法,鼓励就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幸福的新农村

  在木匠杨新村钱崇安家,260平方米的新居显得格外舒适。以前他们住的是三间平房,三间瓦房,连房屋带地面附着物共评估了5万多元,加上其他地款等共19万多元,现在成了两层小楼,连建筑带装修共花费了10万元,为了经营好这个四口之家,钱崇安用余下的钱投资西阎路的运输,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在城里从事装修,他的儿子当兵,女儿打工,老伴持家。全家的月收入超过了5000元。

  54岁的任共和全家则有5口人,和所有的搬迁农民一样,搬进新房后,全家每人每月享受到60元的生活最低生活保障。至少解决了粮食问题。由于离城近,他、老伴、儿子、儿媳妇都在城里做零工,日子过得很滋润。说起搬迁后的变化,他激动地说,不光住得好了,条件也好了,更重要的是观念变了,大局意识增强了。任老汉还引用了一句时髦的说法:“我们现如今可都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农民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