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雕匠牛志远:从塑像到塑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0:37 公益时报

  他是一个年届六旬的塑像匠,却拿出几十万元积蓄创办了“襄城县阳光福利院”,专门收养品学兼优的孤儿。两年间 ,他就培养了21名大学生。他说他要在10年中培养200个大学生。

  -本报记者胡丽波摄影报道

  “靠近点!再靠近点!”

  平时难得一笑的牛志远此刻喜上眉梢。随着一声“喀嚓”,他和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迟行刚和北大新生仲书芬 的笑容定格在数码照片上。

  牛志远是河南省“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的创办人。7月19日,负责河南招生组的迟行刚亲自来到福利院,将一份录 取通知书送到福利院孤儿仲书芬手中。

  仲书芬是牛志远创办的“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的39个孤儿之一,在今年高考中,福利院还有16个孩子上了大学录 取

分数线,加上2005年考上的4人,牛志远已经培养了21名大学生。

  “我的目标是200个大学生!”牛志远颇有豪情,一点也不像个六旬老人。

  亲自下厨,

  让孤儿感受家庭温暖

  在河南襄城县,牛志远的名字最早被当地人熟知,是因为他的塑像手艺。

  1978年,32岁的牛志远学会了塑像手艺,此后20年间,他逐渐精湛的技艺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同。在金属价格 不太高的那个年代,他帮人塑铜像,利润颇为可观,到上世纪末,牛志远积累了大约40万元财富,这在当地来说算是很不错 的富裕户了。

  “我是雷锋的同龄人,总希望雷锋精神能时时存在。”牛志远告诉《公益时报》记者。1998年,他花3个月时间 塑了一尊雷锋像免费送给县人武部,希望每一个进出这里的年轻人都能向雷锋学习。这一年,他还先后捐出了4尊伟人铜像, 价值数十万元。

  生意中,老牛注意到了孤儿。他想,“伟人,你塑他是伟人,不塑他还是伟人,捐铜像的钱不如用来办个福利院。” 于是,从2000年开始,牛志远开始实施自己的福利院计划。

  按照当地民政局的要求,福利院以“助养”方式接收孤儿,福利院不作孤儿的监护人,而只是资助人。但这并不妨碍 福利院的人气越来越旺。现在,39个孤儿生活在这里,一到周末,那些上中学寄宿班的孩子一回来,院里就显得很拥挤,但 这也让牛志远高兴。他不仅自己把家完全搬了过来,还动员儿子参与服务和管理。

  每天早上5点半,牛志远会准时起床给上小学的10个孩子做早餐。孤儿周垒告诉前往采访的《公益时报》记者:“ 牛爷爷从来没给自己亲生的孙子做过饭,交过学费。他对我们比对自己的亲孙子还要好。”

  “有血缘关系的需要我关心,这些没血缘关系的更需要我的关心”,对于孩子们的谢意,牛志远总是轻描淡写,他说 :“到了福利院,我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牛志远知道,不少孤儿心理上总会有一些不同于平常孩子的特征,“我需要去感化这些孩子,每天给他们做饭,带他 们买衣服,洗澡,看病,只有这些小事才能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只收养品学兼优的孩子

  牛志远从不隐瞒自己接收孤儿的原则——品格端正,追求进步。

  “我收养的孤儿,全部是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有小偷小摸毛病的孩子坚决不收。”牛志远说。

  对此,当地有人泼凉水,说牛只收养学习好的孩子,“是为了出名”。

  “那是对我的误解。你想啊,那些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咋要啊?”牛志远解释,“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我要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为我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才,避免好苗子因为家境困难而流失。”

  孤儿小娟(化名)的经历,或许可以成为牛志远收养标准的例证。小娟是个学习很认真的孤儿,但她进福利院之前就 患有某种传染病,因为担心福利院不敢收留,就隐瞒了情况。入院后,牛志远知道了实情,就单独找小娟谈话:“你现在没家 了,我不会赶你走,你放心,这就是你家,今天这事就咱爷儿俩知道,不要告诉别人。”

  为了防止小娟的病传染给别的孩子,牛志远挤出一间房子供小娟一个人住。没过多久,牛的家人知道了这事,死活要 他撵走孩子。无奈之下,牛志远只得向家人撒谎,称那是谣言。此后几经周折,牛志远花了大笔钱,为小娟治好了病。

  平常,老牛总是给孩子们强调要好好学习。后来,一个读高一在学校寄宿的孤儿给牛志远写了一封信,信里埋怨老牛 “每次回来都会问他分数”,说老牛“只注重分数”。孩子还在信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说自己努力学习,不过是“人在屋檐 下,不得不低头”。

  看到这封信,老牛非常伤心,但他还是找到这个孩子多次交谈,最后完全打消了孩子的误会。误会冰释的那一刻,老 牛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喜欢塑像,更愿意塑造心灵

  牛志远的职业是塑像匠,但他更愿意通过福利院的努力,塑造孩子善良和坚强的心灵。

  福利院里的39个孩子中,现在是4个大学生,25个高中生,4个初中生,10个小学生,其中5个孩子是单亲家 庭,而且母亲都因身体不好失去劳动能力,另外34个则是失去双亲的孩子。

  在牛志远的精心调教下,孤儿院里的每个孩子都乐意在学习之余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有的洗衣服,有的拣菜,有的 扫地。牛志远说:“他们做的这些小事让我非常感动,大家的亲情也就是在这种小事的相互感动中产生的。”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自尊自爱,也知道怎么样去善待别人善待这个世界。”一位考上了大学的孤儿告诉记者。而在 刚考上了

北京大学的仲书芬眼里,福利院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北大后,我要半工半读,挣点钱,给牛爷爷买一台电脑。”仲书芬说,爷爷用上电脑后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QQ 与他们联系,可以节省电话费。

  仲书芬还透露,她已经和福利院里的女孩张田田商量好了,自己将来做福利院的赞助商,由张田田接牛爷爷的班担任 院长,将牛爷爷的福利院长久办下去。

  前程中的困难

  根据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牛志远为孩子们制定的生活标准是:高中生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费,初中生 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费,小学生则吃住都在院里,而大学生的费用,则成了牛志远的最大负担。

  牛志远告诉记者,到今年5月份,他以前积累的40万元就全部花光了,现在全靠举债过日子。或许是怕人家产生更 深的误会,他几乎不接受捐款和捐赠,他说,“我要尽量用自己的力量来养活孩子们。”

  但是从2005年开始,牛志远明显感到自己的压力在成倍增大。

  “21个大学生,按每人每年学费加生活费1万元计算,至少也需要21万元,这还不包括在家里的28个中小学生 。”

  按照预定的计划,牛志远会继续做他的铜像业务,每年能赚两到三万,到天气热的时候,他还要种30亩烟叶,如果 不出意外,烟叶每年也能赚六万,基本可以维持家里孩子的生活。

  但问题是,上大学的孩子怎么办?

  老牛发愁之后,开始继续朝他的亲戚借钱了。“亲戚朋友知道我脾气很犟,他们知道如果不借给我,我也会找别人借 的。所以他们虽然不赞成我这样,但也只好借给我”。牛志远说,“我再怎么没钱也会想办法把钱准时筹齐给孩子们,我不会 让他们感觉我没钱,不想给他们任何压力。”

  即便如此,牛志远仍然充满希望和豪情,“我的目标是在10年之内培养200个大学生!”他掷地有声的表态,让 记者完全忘记了他60岁的年龄。

  的确,牛志远还很年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