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民办福利院的现实意义与出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7:00 光明网

  “在当地,是否有专门的机构来救助那些孤儿和特困儿童?”“没有!”面对记者的提问,牛志远和王泽林脱口而答,答案也高度一致。是否有孤儿和特困儿童因此失学?牛志远委员出言谨慎,“这个要问政府!”王泽林代表则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儿。

  上个月,他的孤儿院刚刚从本县刘集乡接收了一对姐弟俩,父母都不在世了,12岁,一般的孩子小学就要毕业了,但他们只能今年秋季入读小学。王泽林知道,这样的孤儿和
特困儿童还有不少。

  在襄城县,阳光福利院是惟一一所孤儿院。在此之前,当地有条件的孤儿一般被送到许昌市福利院,阳光福利院取得执照后,接过了救助孤儿的责任。

  据长期关注贫困问题的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夏汛鸽研究员观察,在广大农村,仅有的福利机构是敬老院,官办的居多。孤儿往往随亲属或亲戚生活,特困儿童仍和父母生活,但经济条件所限,难以入学。偶尔有一些农民自己办的福利院却没有取得手续,处于自生自灭状态,被救助的儿童和老人生活水平没有保障,他们的未来就像天上的云飘忽不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位法学博士生调查发现,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属于“非法存在”,原因之一是“对于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贫困山区的公民来说,关于会员数的规定、关于活动资金最低限额的规定,无疑为他们的自由结社划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就结社的意义和功能而言,恰恰他们才是对结社最有需要的”。

  有钱,或者曾经有钱,但不一定很多;耐心,至少是后半生的执著;博爱,胸怀天下,怜悯众生;行动,善的开始。这是众多民办福利院创建者的基本写照。但这些福利院的发展也往往令人担忧,因为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而逐步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德吉孤儿院”现象。

  德吉孤儿院是拉萨近郊的一家民间孤儿院,创办人叫达珍,是一位藏族妇女。以前做烟草生意,赚些钱后开了家甜茶馆,甜茶馆里经常有乞讨的儿童。于是,达珍萌发建立孤儿院的想法,2002年,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孤儿院最初收养了十几个孩子,后来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现在已收养了近80个孩子,单纯靠甜茶馆的营业收入已不足以维持孤儿院,最后不得不依靠社会上的爱心捐助来延续。

  “没有社会力量支持,德吉很难继续下去。”德吉孤儿院的义工斯嘉说。

  其实,无论是已经取得证照的阳光福利院还是至今是“黑户”的王泽林孤儿院,自成立以来都没有固定而可靠的资金来源,谁又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某一天陷入困境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