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敏:育红院的老师阿姨日夜守着我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8:32 新浪嘉宾访谈 | |||||||||
网友:据我了解,这些孤儿还是相对幸运的,虽然他们遭遇了不幸,但是国家对这些孤儿照顾得很好,包括教育得也很好。 陈秀敏:对。 主持人马骧:据我所知,你到了邢台的育红院,那是9月份?
陈秀敏:对。 主持人马骧:当时到邢台育红院是什么样的情景? 陈秀敏:当我们街道通知我,因为他们当时认为我弟弟已经给我五叔了,就给我们报了两个人的名字。 主持人马骧:没报上弟弟的名额? 陈秀敏:对,就把我妹妹和我的名额报上了,后来弟弟回来了,那就你弟弟和妹妹两个人去吧,我说不行,肯定我得去,他说人家车不让上了,我说我爬火车也要去,他说那你就试试吧,他们负责人就跟我说,试试吧,结果一去就去成了,一开始到石家庄,后来半路上说到邢台,在石家庄倒的车,好像是夜间到了邢台,到邢台以后,一下车,老师和阿姨还有校长都在车站接着我们,一看到我们,抱着我们都是痛哭。 主持人马骧:当地的老师? 陈秀敏:对,老师、阿姨抱着我们就哭。 主持人马骧:在站台上?我能想像那个情景。一起去的有200多个孩子? 陈秀敏:247名。 主持人马骧:最小的有多大? 陈秀敏:两个半月。 主持人马骧:最大的呢? 陈秀敏:最大的16岁。 主持人马骧:你当时也算大的? 陈秀敏:我算比较大的。 主持人马骧:去了育红院,还记得当时进育红院的情景吗?我觉得当时可能一个13岁的孩子,带着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应该是对陌生环境很害怕的感觉? 陈秀敏:对,我是左边领着弟弟,右边领着妹妹,下车以后阿姨一个一个把我们抱在车里去了,我弟弟跟我特别有依赖性,我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我弟弟喝口水也找我这个姐姐去喝。 主持人马骧:你们在育红院待了多少年? 陈秀敏:我待了五年,我弟弟也是,我毕业以后我弟弟还没毕业,非要跟着我回来,离不开我了,非得跟我一起回来,完了就个我一起回来了。 主持人马骧:当时陈秀敏在回忆育红院生活的时候说过,最大的感触就是我挺幸福的,平时感觉不到自己是孤儿。 陈秀敏:真是,老师、阿姨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好像我们是有父母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好像没有母爱了似的,他们日夜守着我们,尤其我们刚去的时候,生的环境特别生,老师和阿姨怕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想家,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不回家守着我们,我们把他们的母爱都让我们夺走了。 主持人马骧:在育红院里,陈秀敏和弟弟妹妹受到老师很好的照顾,但是我想那个时候,突然间失去亲人的感觉和伤痛肯定很难过去? 陈秀敏:对。 主持人马骧:经常能在邢台育红院里听到哭声吗? 陈秀敏:刚去的时候,春节以前都能听到哭声,后来春节以后就听不到哭声了。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想家。 网友:听陈女士讲这些,心里很难受,但是想问主持人,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导演编辑不把唐山大地震拍到电影、电视呢?陈女士的经历就是很好的素材。 主持人马骧:有人跟你说过吗,你口述、别人写,编成影视题材? 陈秀敏:96年的时候,有一篇报道采访过我,是我口述的,简述。 主持人马骧:你自己有记日记的习惯吗? 陈秀敏:现在没有,原来有。 主持人马骧:什么时候? 陈秀敏:原来上学的时候都有。 主持人马骧:就是在育红院的时候? 陈秀敏:对对。 主持人马骧:写了多长时间?每天都写吗? 陈秀敏:每天都在写,一直写到毕业。 主持人马骧:写了五年? 陈秀敏:对。 主持人马骧:你还记起当时写的哪方面的内容呢? 陈秀敏:我记不起了。 主持人马骧:留着吗? 陈秀敏:我们老搬家就没了。 主持人马骧:太可惜了,五年的日记,如果我们现在能拿到手里的话,会看到一个13岁的唐山孤儿,她在失去父母之后五年的生活历程,或者用一个时髦的词是心路历程,在育红院待了五年,学到了很多东西吗? 陈秀敏:对,老师阿姨教我们怎么做一个完整的人。 主持人马骧:我刚才提到,很多旁人说,唐山的孤儿有共同的特点,固执、任性、甚至有时候不讲道理,同时另一方面脆弱、敏感、孤独。 陈秀敏:对对。 主持人马骧:在那五年里有改变吗? 陈秀敏:脾气改了许多,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学的时候,在育红院里面上学,上中学以后就在本地学校上学,特别敏感的就是,怕哪个同学骂脏话的时候骂到自己的父母,对这方面特别敏感,如果要是真的有哪个同学骂到自己的父母,或者侮辱自己的父母,肯定就急了,有的个别同学都敢动手就打他。这方面,普遍的200多个学生都这么敏感。 主持人马骧:我想4000多名孤儿可能都是这样。 陈秀敏:对。 主持人马骧:当时地方上的孩子知道你们是唐山孤儿吗? 陈秀敏:知道,我们都这么想,没有给父母更多的回报,还没来得及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完了就给父母增了这么多侮骂,心里特别难过,特别不舒服。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