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双版纳今朝更好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0:49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刘萍 郑劲松

  云南省西双版纳,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唯一幸存的热带雨林绿洲。

  据傣族贝叶经书《坝英麻板》记载,很早以前西双版纳的各族人民就形成了“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没有土地、森林、资源,就没有人类
”朴实的观念。

  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将西双版纳州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为此,当地政府抓住这一契机,迅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使西双版纳的生态环保工作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规划先行公众参与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主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通过开展小流域治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使州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他们的总体思路是:发挥三大优势、抓住一个中心、建成三大生态片区、实施四大生态工程、实现两大目标。即:发挥西双版纳的民族、区位、资源优势,抓住景洪市建成国际化生态城这个中心,把景洪市建成生态旅游城、勐海县农工贸一体化区、勐腊县建生态农业区3个片区,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化四大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生态社会良性发展的目标。

  为了加强领导,推进这项工作,1996年7月,西双版纳成立了副州长任组长,州环保、农业、水利等1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州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州环保局内下设办公室。1997年初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编制并实施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2001年又对原《规划》进行修编,使其更加完善和规范。

  与此同时,西双版纳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的所有环节:环保部门制作播出大型环保系列电视专题片《为了绿色的永恒》,并在《西双版纳报》上开设环保专栏,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专刊,主要交通道路有宣传牌。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宣传,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法制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参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得到激发和提高。

  生态保护初见成效

  “西双版纳山多平地少,其自然生态环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一方面形成了独特无比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又极具脆弱性和不可恢复性。”西双版纳州环保局长胡绍云告诉记者,“过去由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和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影响和制约了全州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西双版纳首先加大了对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投资17203万元,完成造林面积74.94万亩,封山育林125.17万亩,退耕还林7.8万亩;同时投入资金10224万元在全州实施农村替代能源的推广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全州每年直接减少砍伐林木45.11万余立方米。据了解,西双版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县(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69.71万亩,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16.4%。

  同时,西双版纳还先后投资7758.34万元,建设了澜沧江景洪城区段防治大堤、国道214线景洪至勐混公路等重点项目;投资1257万元,完成了景洪市曼灯河、南阿河、勐海县巴拉寨、邦洛等7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这些措施使全州退化土地治理率达60.95%,水利化程度达40%,解决了41.11万人和10.62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74.5%。

  在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西双版纳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在加强对污染源治理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建污染严重项目,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责令景洪造纸厂转产、西双版纳水泥厂搬迁,关停污染严重又治理无望的113家民营橡胶加工厂和砖窑厂。尤其是通过2000年达标排放工作,投入治理资金7166万元,97家企业、100个污染治理项目顺利通过达标验收。目前全州8条主要河流的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以上,城镇环境空气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分别达到功能区标准。

  调整产业结构促发展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西双版纳又加大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力度,在巩固和提升粮、胶、糖、茶四大传统产业的同时,整合资源、加快技术改造和推进清洁生产,使西双版纳的一批主要产品提质增效,达到国家或国际规定的生产标准。同时开发出的热带水果、南药生产加工等系列特色产品,均获国家或国际有关质量认证。200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20.55亿元,比1997年增加14.35亿元。在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西双版纳先后建成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双版纳傣族园、西双版纳野象谷森林公园等12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82.5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

  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西双版纳州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不断地改善,区域内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生态经济体系逐渐形成。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施,对增强西双版纳州的发展后劲,大力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西双版纳全州生产总值78.82亿元,比1997年增长95.1%,年均递增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2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7600多元,全州森林覆盖率也达到67.69%。

  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西双版纳考察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大家一定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使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更加良好。

  “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州长刀林荫说,“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待开发地区,经济欠发达。与其他经济发达地方相比,西双版纳在许多地方还很落后。我们一定要按胡锦涛总书记在西双版纳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资源优势成为经济优势,将西双版纳建设成为真正的富裕之州、和谐之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