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人文化宫能否再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1:04 温州都市报

  温州市工人文化宫作为“工人的学校与乐园”,曾是温州“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地方”。然而,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市区府学巷的市工人文化宫,看到这里人流稀少,门庭冷落。作为我市广大职工的主要活动场所,工人文化宫的现状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红火火的场面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市工人文化宫始建于1956年10月1日,地点在市区五马街现一百商店的西首,当时的
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活动项目仅有图书阅览、文艺演唱、棋牌类游戏等。由于空间狭小,不利于发展,1958年,经市政府批准,文化宫迁入府学巷,几经扩建,影剧场、录像厅、东西两廊活动楼等一批基建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文化宫成为我市重要的公共文化体育“根据地”。

  

工人文化宫能否再辉煌

  1956年国庆节,市区五马街挂出了工人文化宫的牌子。

  

工人文化宫能否再辉煌

  工人文化宫开设的讲座。

  

工人文化宫能否再辉煌

  在灯光球场举行的篮球比赛。

  

工人文化宫能否再辉煌

  在工人文化宫进行的歌舞演出。

  曾经的乐园

  对于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说到文化宫,就会想到书法、灯谜、集邮等各种兴趣小组,还有很多关于文学、历史、科普、生产技能等有益的讲座。那时,每个青年人都很向往去文化宫参加活动和培养兴趣。

  谈起市工人文化宫曾经的辉煌,文化宫原主任黄瑞庚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工人文化宫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因为它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据他介绍,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1985~1991年这段时间,当时市民的文化生活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宫开展的活动可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基本上每个星期会举办一次讲座,涉及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来听课的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其中以文学讲座最吸引人,几乎场场爆满;每年至少要举办20场的书画摄影展览,从中发掘了一大批人才;逢年过节定期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游园活动、艺术团活动、猜灯谜活动等;而文化宫开展的毛笔字、摄影、素描等兴趣小组也红红火火名噪一时,吸引了温州市一大批业余爱好者。市民戴先生告诉记者,在这些活动中,他惟独对猜灯谜情有独钟。“文化宫下属的灯谜协会每星期都会举办灯谜活动,灯谜爱好者把一楼大厅围个水泄不通。有时候一个灯谜要猜好多次才能猜中,猜中后会获得一份小礼物。虽然礼物只是一支铅笔,但大家还是非常踊跃地参与!”

  在黄瑞庚的提议下,1986年,文化宫斥资从上海买来一套音响设备,开起了温州较早的舞厅,哪知道,舞厅的开张竟然吸引了不少爱跳舞的市民,生意还出奇地好,每晚场场爆满。黄瑞庚笑着说:“本来我们设计的场地仅能容纳几百人,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每天竟然都有上千人涌入,很多年轻人因为买不到票都缠着我们工作人员要舞票。”此后,文化宫还陆续开办了电影院和录像厅,同样很受市民的欢迎。

  在很多市民的印象中,文化宫开办的图书馆曾经也是一个“亮点”。文化宫党支部书记吴大新介绍,原先文化宫图书馆面积共有500多平方米,藏书大概五万册左右。每天晚上7时到10时,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最为忙碌的时候。在该图书馆工作了20多年的徐孔华说:“来借书的读者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两三百人,因为图书馆的面积不大,所以总感觉人好像特别的多。我们不仅要负责借书,还要帮读者找书,常常忙得连坐下来喘口气的功夫也没有。”“除了担负借书的功能外,图书馆办起了很多讲座,每次一有好书到,就要请老师来开讲座,读者来迟了还会找不到位置。”吴大新说。因为文化宫图书馆工作成绩显著,1996年,还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系统文明图书馆”的称号。

  由于市工人文化宫办得红红火火,在全省引起了较大的反响,黄瑞庚因此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现在的窘境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文化宫慢慢淡出市民的视线。时过境迁,现在的工人文化宫已日益显现出功能缺陷、效益低下等问题。

  昨天,记者又一次来到文化宫,一到门口,就看到两边的墙上贴满了各种培训招生广告,现在的文化宫已经被男装店“包围”了。文化宫东边原先的灯光球场现已出租,开起了一家饭店;北边的电影厅也早已停止放映影片,租出去成了电子游戏厅;主楼一楼现在则经营着几家网吧,只有二、三楼的图书馆依旧开放着,但无论场地规模、看书的人,和十几年前都是没法比了;而剩下的其他教室都腾出来办培训班。

  吴大新告诉记者,目前文化宫的经济收入只靠两方面维持:一是培训,二是出租场地。培训的种类包括文化、书法、舞蹈、音乐等,这一项虽然他们没有多少效益,但好歹也是收入的一个来源。

  关于文化宫的沉寂没落,文化宫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文化宫的单位定性有关。”据悉,1985年前,市工人文化宫是市总工会财政全额拨款,但是从1986年开始,体制逐渐改成了差额拨款,到了1989年,就靠自行收支,自负盈亏了。

  “财政拨款‘断奶’后,我们只能采用‘以文补文’,‘以活动养活动’来解决开展公益活动经费不足的实际问题。”这位负责人接着说,“文化宫还有这么多的职工需要养活,房子、设备的维修费用也要靠自己。为了生存,我们不得已只能出租场地和办培训班。”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很多家庭都添置了家庭影院,大家在家里就可以看各种影片,很少有人会想到来文化宫看录像。也就是这个时候,随着社会上各种游乐场所的增多和大众对文化需求的多元化,温州市区很多大型的舞厅、桑拿、卡拉OK等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给文化宫也产生极大的冲击。“原先舞厅的门票从鼎盛时期的8元一张一直降到1元一张,最后连赠票也没有人要。”原舞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近几年来,工人文化宫原有的运作模式开始显得难以适应,职工文化活动阵地的功能也日益弱化。现在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日益提高,再加上社会上娱乐形式丰富多彩,始终止步不前的工人文化宫对许多人而言,已没有吸引力和活力。

  1999年,市政府决定投资建造新文化宫,文化宫的合作联营伙伴由于担心在文化宫经营时日不多,投资血本无归,纷纷撤走。这样造成文化宫的收入锐减,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最困难的时候甚至连职工的基本工资发放都成问题。”

  未来的出路

  谈到文化宫今后的出路,市总工会一位负责人认为:“文化宫作为一家公益性事业单位,光靠出租场地、搞培训是没有出路的。今后我们一要靠自己动脑筋、搞创新,二要依靠市政府、市总工会在政策上、经济上的扶持,才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公益性的职工文化活动上。”

  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条例》把文化宫与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并列为公益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前不久,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已经把文化宫定为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这位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说:“虽然国家政策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政府配套的政策还在完善之中。”从去年开始,市总工会对文化宫加大了投入,拨款2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职工活动。而新的文化宫将于明年底在市区星河广场建成,今后市民的业余活动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文化宫目前的现状是新旧体制转换的产物,显然,文化单位的转型既不是租场地,更不是卖产权,而是通过进一步拓展文化投融资渠道,降低门槛,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文化的营造之中去。对于政府来说,也要调整思路,转变职能,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激活文化生产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