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唐山寻亲专题 > 正文

外科医生郭祥春:医疗队冒死过河进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03:53 山西晚报

  采访对象:郭祥春,57岁,现任洪洞县惠民医院院长,唐山大地震时任解放军驻天津塘沽某部医院外科医师,其率领的救灾医疗队第一个进入重灾区,在宁河县抢救伤员近40天。

  心愿:希望国家在群众中普及自救急救知识,这是遇灾时减少伤亡的有效手段。

  >>>医疗队接令赴灾区

  地震发生当夜,郭祥春正在部队医院的3楼门诊室休息。外面下着雨,地光出现时,他以为是闪电,“但比闪电持续时间长”;外面不断传来“卡车发动的声音”,后来才知道那是地声。后来,楼房就开始剧烈晃动,房顶上的水泥板哗啦啦往下掉。因为曾经历过邢台地震,郭祥春瞬间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刚爬起来就被摔倒在地,他绝望了,躺在地上准备等死。没想到“新楼挺结实”,最终可怕的事没有发生,郭祥春穿着裤头冲下了楼。

  楼下全是只穿着内衣的男男女女。在一名副院长的指挥下,大家冒着余震把所有住院病人背下楼。电断了,只几分钟大家就摸黑支起了帐篷。没多久,附近大批受伤村民纷纷涌进

医院。郭祥春是医院的外科组组长,院领导指示其连夜率大家乘救护车去附近村庄救人。救护车刚驶上京塘公路,就见两辆拖拉机驶来,“车上都是死伤的,大部分人骨折”。就这样,救护车一趟趟地把伤员往医院送。天亮后,郭祥春又接到“救援汉沽”的指令。来不及吃早饭,郭祥春和战友共30人上了军用卡车,奔向汉沽。

  渤海湾附近河流密集,没走几步就碰见一座错位的桥梁。司机不听民兵的劝阻,冒死开了过去,“不让过,也要过”。快到宁河县时,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只看到站着的树,看不到站着的墙”。没走多远,又遇一条大河。桥墩全部倒塌,桥板躺在河里,汽车无法通行。“不能过,也要过”,会水的准备游过去,不会水的准备卸了汽车内胎飘过去。最后,在当地警察的帮助下,医疗队才乘一条小船过了河。

  宁河县位于天津东北部,紧邻唐山市,是华北地区进入唐山的必经之路。7月28日10时许,郭祥春带领的医疗队赶到宁河,成为灾后第一支进入灾区救援的外地医疗救护队。

  >>>全员上阵现学现用

  过了河,就是宁河县卢台镇粮库。晒粮场上,到处是躺在泥水里的死伤者。医疗队立即兵分两路,郭祥春带一队在粮库救人;另一队由一名姓宋的外科医生带队,赶往宁河县医院。

  野战医院外科四大技术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在全部发挥了大作用。但是,郭祥春所带的小分队只有他是外科大夫,其余多是内科大夫和护士,还有几名后勤人员。郭祥春立即拿一名大腿骨折的群众做“示范”,现场教大家。“第一个伤员包扎完,其他人全部出师”。炊事员一手拿止痛片,一手持针管给伤者打针喂药;通讯员小郑帮着抢救脑疝病人,一手揪着病人舌头,一手做人工呼吸,“病人死了都不知道”;司机盖勇成了制作固定夹板的高手。

  7月28日下了一天雨,大家一人顶一个麻袋避雨。下午3时许,一场余震把原来没倒的房子都震倒了。晚9时,郭祥春才听说“唐山已经平了”。

  和宋医生会合后,大家在宁河县医院搭起了窝棚,建起一个临时手术室。“轻伤基本不管,只抢救重伤”,“麻醉就是给静脉直接推杜冷丁”。28日、29日两天没有来得及统计伤员,“30日一数,12个小时就有240多个重伤员”。伤者实在太多,药品和医疗器械很快短缺,“伤者的裤子都被撕了当绷带”。

  7月30日晚上,几天没合眼的郭祥春突然虚脱昏倒。醒来时,听见女护士哭着说“喝点葡萄糖吧”,郭祥春拒绝了,“那是药品,要犯错误”;战友们都哭了,“犯错误算我们的,不关你的事”。

  “后来我喝了”,郭祥春说他当时想“只要活着,就能工作,就能救人”。

  >>>污水河急时能救命

  

地震过后,灾区水井塌了,水塔倒了,没有干净水饮用。好在临时救护点附近就是一条大河。在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附近化工厂的污水和所有人的大小便都排在这条河里。“但这是救命水”,医疗队30个人用司机带的一个刷牙缸子,从这条河里舀起水,放上漂白粉片后轮流喝。最好的伙食就是用这条河里的水煮大米稀饭。

  为了防止疫情传播,到灾区救人的野战部队都穿上了防毒面具和橡胶衣,“大夏天,一会儿就得脱了往外倒汗”。医疗队员们都患上了痢疾,最后,友邻部队从外地送来了干净水,医疗队员才停止饮用河里的水。

  >>>单车千里探儿平安

  郭祥春所在的医疗队里,许多是唐山和附近地区的人。地震后,通讯断绝,大家和家人都失去了联系。

  军令如山,虽然有的战士家只在十几公里外,但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回家看看。大家只是自我安慰,“我们救别人,家人别人救”。

  记不得过了几天,医疗队有人要回天津总部运送药品和给养。郭祥春想到远在山西的父母还惦记着自己,就托其带了一小片纸,上书几句话:“我安全,现已救灾,交通不便,不要来信。儿郭祥春”。可怜天下父母心,祖籍山东和北京门头沟的两位医疗队员的父亲竟然骑着自行车来到宁河县,看看儿子是否平安。

  很多重伤员家中没了亲人,医护队员们便和病人同吃同住。7月31日晚,部队领导给大家送来了慰问品,“一人两个青

苹果”,大家舍不得吃,全部让给了病人。

  医疗器械匮乏到了五六十个瘫痪病人公用一个导尿管的程度,医护队员只好挨个儿为他们接尿,但没有一个人说苦说累。

  本报记者李廷祯(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勾天)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