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型学术丛书《中国学者看世界》问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0:34 中国网

  近日,由(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大型学术丛书《中国学者看世界》正式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首次推出的集中论述中国人如何看待当今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的学术巨著,该书全面总结并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学者在这一领域里所取得研究成果,为加强同各国学者平等对话和深入探讨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丛书分为八卷,分别是:《国际秩序卷》、《国家利益卷》、《大国战略卷》、《中国外交卷》、《国际安全卷》、《非传统安全卷》、《世界经济卷》和《全球治理卷》。

  告别沉默的时代

  长久以来,中国人信奉“谨思之,慎言之,笃行之”的处世哲学,在行事与决策之时,即使有成熟而完整的思路,也坚持少说多做;而在外交层面,这往往给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文明”的人们以讳莫如深的印象。新千年之交,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昭示世界,与此同时,一个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且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逐渐确立。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日益繁荣的大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行为,又如何与邻国、地区乃至世界交往?她的所作所为基于何种哲学理念,又受哪些因素左右?这是每一个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极想了解的。因而,在审视和总结自己的同时告知天下,就成了《中国学者看世界》的编者的任务。

  鸿篇巨制 权威担纲

  《中国学者看世界》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示新世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丛书收入了近200位当今中国最活跃的国际问题专家的184篇论文,全书共230万字。丛书的总主编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八部分册的主编分别是外交学院教授秦亚青、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张宇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中英。

  汇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最新成果

  那么,八位分主编和近200位学者以及他们的184篇论文的代表性如何,他们是否能够共同构成一幅“中国尺度、全球视野”的完整画图呢?丛书总主编王缉思有他的解释。

  王缉思指出,首先,本丛书的八个分主编以及184篇入选论文的作者都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年富力强,思想前卫,积极跟踪国际热点。八个分主编分别是本单位和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他们既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也对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有深入的了解。从这一点看,入选论文的确代表了中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最具活力、最新、最高的学术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八个分主编的工作单位都与中国的决策部门有紧密的联系。在入选论文的确定和选择方面,分主编坚持学术标准,坚持论文的代表性,同时还兼顾了观点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了本丛书所追求的全面性特点。此外,本丛书所选论文全部都在权威的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经过了两次以上的严格筛选,它们代表中国近年来的国际政治研究成果应是勿庸置疑。

  至于为什么本丛书要分成八个分册,从这八个方面来展示“中国学者看世界”的观点和方法,王缉思解释说:传统上,中国人看世界或和从事国际政治研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如中国人看拉美、看美国、看日本、或看亚太,以及中国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关系等。但是,近年来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整体了解已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浪潮下,国际政治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不再能局限于某一个地域,因此,将国际政治学科按照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功能性领域来划分,代表着学科发展的趋势。本丛书从国际政治中的八个不同方面来阐述中国观点,基本涵盖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亦可以给读者以更为整体的印象。

  学术与决策的互动与互补

  许多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会问:本丛书中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构成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及政策形成的哲学和理论基础?王缉思指出,本丛书所选论文都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因此,从写作的目的和角度看,它们并不需要代表我国对外政策的主流;但是,从入选学者的代表性和论文的政治倾向来看,它们又确实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

  王缉思说,近年来,决策部门和政府的有关单位与学者之间很重视双向沟通,其结果是,学者很清楚国家的大政方针;而政府机构决策根据的来源之一正是学术界的看法。从整体看,本丛书中的论文没有一篇是政策报告,但实际上,从这些论文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他特别解释说:通常,外交部门的宣示只是原则性的,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是主要潮流”等等。但是,如何具体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学者研究和发挥的余地则大得多。他们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是不是时代主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是否就不会发生战争?中国的安全环境是越来越好,还是面临更为严重的威胁?等等。因此,读者会从本丛书中发现不同观点的激烈交锋,同时也会认识到,我国的外交决策既是不同学术观点争论的结果,也是对大的形势判断趋于一致的结果。

  兼收并蓄氛围中的国政研究

  与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的风格不同,本丛书中一些学者对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的看法相当尖锐。那么,这些观点在当今中国能够被接纳和包容吗?谈到本丛书的这一特点时,王缉思说:“这恰恰代表了中国目前的学术基本方向,即,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如果一个观点能够自圆其说,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它就应该受到重视和欢迎。例如,很多论文论及对中国安全环境不利的因素,有的观点非常尖锐。实际上,中国需要有一种危机感,需要经常有人提醒大家:国际形势可能恶化!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能非常严峻!所以,不同的观点应该得到重视,而学术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

  国政研究走上成熟之路

  《中国学者看世界》丛书收录的论文全部为最近五年来的研究成果,这不仅使本书中涉及的问题和观点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还为研究当今中国的外交思路和战略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谈及这一编辑初衷时,王缉思说:“最近五年是中国真正形成自己国际问题研究特色的时期,是这个学科的发展迅速的时期。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逐渐从单一的关注向总体研究过渡。例如,90年代初,中国关心苏联东欧解体之后,国际格局会出现何种变化?美国霸权能持久吗?到了90年代末,我们的一些研究还是在非常敏感的问题上兜圈子,包括‘炸馆事件’、‘撞机事件’后对中美关系的重新研判等等,其结果是,学术界一直不能从容地面对整体的国际形势,对于功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的关注很少。”

  “然而,最近五年,国际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中国没有面临重大的国际危机,甚至极少有具体的双边关系危机。这就促使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向着更为全面深入的方向发展。从长远看,这些研究成果应该更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思想价值。”

  永别了,“喧嚣与骚动”

  在“弱国无外交”的昔日,中国人不曾有从容、平和的心态,也无法客观地观察世界;而在21世纪初的今天,当一本以“中国尺度、全球视野”为标识的大型丛书将要提供给国内外的读者时,中国学者的心态是怎样的?他们能够告别“喧嚣与骚动”,平和地看待外部世界并审视自己吗?王缉思说,答案是肯定的。看过本丛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天的中国学者的确是平和、客观且充满自信地看待整个世界。即使是那些强调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相当严峻的学者,依然没有丧失信心或趋于极端。

  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理论积累。本丛书的作者绝大部分都有国外教育和进修的背景,受过系统的训练,熟悉国际学术动态,在学术研究上保持了与国际同步;在有些方面,例如对于中国外交的诠释,甚至比国外更超前、更有权威。

  王缉思说:“过去,在从学术上解释中国外交和中国的国际战略方面我们几乎没有话语权,总是听外国人解释并评论中国人的看法与观点;今天,中国学者首次主动告诉大家‘我们如何看待世界’;首次主动诠释中国自己的政策主张。这不仅说明了我们学术研究的进步,更应该看作是中国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使然。”

   (作者 江宛棣 郭素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