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周边若有地震上海如何防范 首支地震应急救援队和应急避难场所有望明年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1:30 上海青年报

  30年前,一场7.8级的地震让唐山成为废墟,24万生灵告别人间。上海将来会不会发生地震?甚至会发生海啸吗?上海地震专家表示,尽管上海远离环太平洋震带,但本市及邻近地区都在中强地震活动波及影响范围内。因此,上海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都可能对上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作为一个拥有17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未来应如何更好地建立灾害预防体系
?昨天,记者从市地震局召开的“纪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会议上获悉,除了市级和19个区县已建立地震应急预案外,目前正向街道和社区推进预案编制工作。另外,本市首个应急避难场所和首支上海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也正在筹建中。

  (记者 胥柳曼)

  措施1地震监测网点将增至48个

  “惨剧,决不能再重演。”市地震局局长张骏昨天在会上表示,首先要克服以往“上海少震弱震基本无震”的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地震。

  据悉,上海已建成了数字化的地震监测、前兆监测、强震监测和地震通信网络。以佘山为中心,上海地震台网目前可以测到离中心250公里范围内,最低1.8级的地震。在不久的将来,上海行政范围内有人值守的地震台站即将增加到4个,无人值守的台站增加到44个,形成一个更大更精密的地震台网络。

  另外,上海地震局震害防御处韦晓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绝大多数地区按照7度地震烈度来设防。特别从2002年相关法律出台并规定,所有工程建筑都必须经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后,才能通过最后验收。“比如说,浦东国际机场,东海大桥、磁悬浮等工程,从场址的选定到设备的加固,都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

  措施2首个应急避难场所将动工

  想象一下,外表看似一座不起眼的假山,而“腹内”却密布着地下紧急自来水管、电线等设施。昨天,记者从上海地震局获悉,这就是将来上海首个应急避难场所的一角。据悉该场所地址在大连路的绿地公园,将在年底或明年年初动工,并有望明年建成。

  “所谓避险场所,是指一旦发生地震或其他突发灾害,可以保证市民24小时以上的人身安全。而避难场所要求更高,不仅具备食物、医疗等用品,还需具备独立的供电供水系统。必要时,市民可以在其中度过数日。”据地震局专家指出,利用大连路绿地公园本身地理环境,专家规划该公园广场的空旷地带,可以临时作为保障应急交通的直升机停机坪。

  另外,记者获悉在闵行区七宝镇,一张遍布9个村落的19处民防应急避险所网络,在今年7月成为本市第一个乡村建有应急避险所的镇。据七宝镇安全办工作人员介绍,如果发生突发灾害,需要转移的市民抵达最近的避险所,一般步行不会超过15分钟。除了地震外,即便到了每年夏季汛期尤其是台风天气时,一些工地上的工人也可以得到更及时的转移。

  措施3组建首支地震灾害救援队

  上海地震局应急救援处肖功建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市预防和应对灾害将新添一支生力军———上海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将诞生,这将是本市首支专业化的地震救援队。

  据了解,该队伍将由几部分构成。第一是专家队伍,也被称作地震紧急救援队的“大脑”,他们主要负责对灾害现场进行分析和决策。第二部分是操作队伍是“手”,在得到专家的指示后,在现场进行救援行动。第三部分是“医救队伍”,主要负责挽救遇难者的生命。最后是通信队伍,他们将通过无线网络和指挥中心等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这样,地震紧急救援队便可以做到“快速反应,专业救援”。除此以外,当我国其他省市发生地震时,该队伍也可以做到快速反应,并积极参与到国内甚至国际救援行动中。

  除了专家队伍外,记者获悉目前上海有8个区县还建立了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隐患

  郊区房屋有待加强设防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的5.7级地震,除了造成10万人露宿街头、8000多人伤病外,农村城镇地区的老房、旧房倒塌损毁严重。“居安思危,我们上海郊区也有许多农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要进一步搞好‘安全农居’工程。”在昨天的会议上,市地震局局长张骏表示。

  据悉,尽管上海郊区的住房条件近年已经大大改善,但自建住房的情况仍然存在,并且多数没有经过正规设计,自行建造,基本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张骏表示,上海将把加强农村地区抗震设防工作当作大事来抓,确保广大农民有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上海地震局研究员刘文龙告诉记者,单单将20世纪的后10年与前90年相比,地震灾害的单位时间经济损失率提高了数10倍。上海有1700万人口,远非30年前的唐山可以相比。城市越大,在地震面前就显得越来越脆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骏表示,目前地震的短期和临震预报还是个世界难题,社会公众防灾意识还不够,社区自救互救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对于未来的防震救灾之路,市民都应该感到任重而道远。

  ■链接

  【震史】

  市中心300公里内发生过46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上海地处长江下游-黄海地震带上,该地区是中等活动强度的地震带。据记载,上海行政区内仅1624年曾发生过一次4.75级地震,在距市中心300公里以内,曾发生过46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其中,6级以上13次。

  根据统计,1970年以来,上海及其邻近地区共有14次地震造成本市有感。比如1984年的南黄海6.2级地震、1990年常熟太仓交界地区5.1级地震,都对上海造成影响。据悉,这2次地震的震中当时只要分别再向南、向东偏10公里,就会对上海造成破坏。

  【海啸】

  不排除本地地震引起海啸

  中国曾有过26次海啸记录,但大陆沿海尚无破坏性海啸发生,只有台湾岛沿海有过多次海啸袭击。专家表示,我国海岸大陆架又长又平缓,对海浪有很好的阻挡和衰减作用。但也不排除本地地震会引起的海啸。

  【防震】

  重大工程项目都有地震安全性评价

  黄浦江越江隧道、洋山深水港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场地都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特别是浦东国际机场场址的选定,就是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南移了4公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