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温州最大“农场主”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1:44 温州都市报

  一个人承包千亩良田,手下雇工成百,收成最好的一年整整赚了20万元,这样的种田日子应该说过得有滋有味。然而,我市“种粮状元”项宝荣近年来却忧心忡忡。

  ■本报记者 叶锡环

  

温州最大“农场主”的烦恼

  看着收割机露天停放,项宝荣很不是滋味。

  半年辛苦打了水漂

  “今年晒谷的难题总算解决了。”项宝荣从田头匆匆赶到农场总部,略带嘶哑的声音里透着几分庆幸,“多亏有镇领导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要不然今年可就惨了。”

  近日,在位于瑞安市马屿镇岳二村的丰收农场总部,农场主项宝荣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920亩水稻,按每亩300公斤左右计算,预计可收早稻276吨,“每年早稻收割后,我都要为找晒谷的场地大伤脑筋,今年是最头疼的一次。”

  去年,项宝荣晒谷主要是放在附近的一条乡间水泥路上,这段时间正好碰上修桥,开车要绕很远的路,一旦下雨很难安全转移稻谷,因此晒谷就成了大难题。连日来,在当地村“两委”干部的协调下,项宝荣总算勉强渡过了这个难关。

  紧跟着晒谷难题的,是粮食储藏不便的烦恼。多年来,这已成为项宝荣的一块心病。由于没有专门的粮仓,老项只能临时租用教室、办公楼储粮。可是,这样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防潮、防雨效果又差。

  令老项更为揪心的是,今年由于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全面上涨,再加上台风的影响,早稻大面积减产,种田效益很不乐观。“今年早稻起码减产15万斤,估计这半年的粮食是白种了。”项宝荣叹了一口气。

  弃商务农也曾受气

  出乎意料的是,项宝荣在瑞安市马屿镇岳二村承包种田已经有9个年头,但他却不是本村人。“因为村里很多人外出经商,不少农田没人种长年抛荒,1997年,村干部就请我过来承包种田。”提起这一点,老项颇引以为豪。

  今年45岁的项宝荣,老家在瑞安市仙降镇项岙村,承包种田始于1993年。而在这之前,他是一位年收入不菲的生意人。

  “1984年我就在义乌做生意,卖仙降镇生产的橡胶鞋,一年赚个三四万元没问题。可我总觉得做生意不如种田有味道,1993年我就把店铺交给老婆打理,一个人承包了104亩田。”

  老项种田慢慢种出了名气,也尝到了甜头。1997年,他干脆关了店铺,卖了老家的房子,举家迁往马屿镇岳二村,并盖了一个仓库兼宿舍的农场总部,一门心思种田。为此,老婆骂他种田种昏了脑袋,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小女儿甚至负气离家外出打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项承包的当年就赚了10万元。最好的一年净赚了20万元。不过,种田毕竟是靠天吃饭,去年因受台风影响,老项就亏了5万多元。这些年来,他虽然赚了些钱,但大部分都投入再生产,购置了10台农机具,办了一家碾米厂。“总的来说,种田是不会亏的,就是辛苦些,不过有时候也很受气。”老项有点伤感。“项宝荣种我们的田,每年还拿政府粮食补贴,好事都给他占了。”老项承包的粮田分别属于相邻的四个村,人多话杂,村里经常有人说些闲言碎语,为此他感到很委屈,“去年,政府虽然发给我每亩30多元补贴,但我要补偿给农户150元。”

  今年最让老项难受的是,开春时他早早备足农资,但因承包田转包到期,有人提出要收回自己的承包田,他只好心急如焚地等待落实转包农田。“原先连片种植的农田被分流以后,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状态,大型农机不方便耕作,直接影响了种粮效益,这几年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不知道明年会怎样?”

  农场主的最大心愿

  这段时间正值“双夏”繁忙季节,老项每天都和员工们起早摸黑,有时要忙到深夜才收工,每天安排好员工的农活后,他自己都要亲自下田干活。其实,9年来老项几乎天天如此,而且天气预报每日必看,如果下雨就去检修农机准备排涝,如果晴天就准备打药。老项说自己是劳碌命,这辈子注定要和农田打交道。目前,在老项农场里长期干活的员工有15人,月工资从800元到1600元不等,原来种田也有普工与技术工之别,会开车、懂农具修理的员工工资要高一些。“现在雇工越来越难请了,有一年最多的时候一天有180人,而这几天最忙才五六十人,长期固定工也跑了不少。”老项担忧地说:“现在最大的难处是没有一个像样的农场总部。”一排简易的二层楼房,几台收割机露天停放在路边,一个10来平方米的宿舍挤着8位职工,这就是项宝荣创办了9年的丰收农场总部。

  “说得难听一点,场部宿舍条件比牛棚差不了多少。”老项拿出一份已打印好的报告,“办企业都有一个厂房,我想盖一个像样的农场总部,不知道上级领导会不会批准。”

  老项不是不想对现有的农场总部进行扩建,而是因为这块地属于当地村集体所有,他投资10多万元盖了房子,每年还要交给村里1000元租金。如果哪天他在这里包不到田种了,只能卷起铺盖回家,村里是不可能拿钱补偿给他的。“不属于自己的农场,心里总不塌实,长期在这里种田也不安心。”

  “如果有一个大约1500平方米的农场用地,所有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这样我就可以投入足够的资金,建造晒场、仓库、机房和宿舍,晒谷储粮都不用担心,可以避免台风雨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工人也能安心地在农场里干活。”老项说这是自己目前最大的一个心愿,不知能不能梦想成真。

  老项的家紧挨着自家的碾米厂,楼下是厨房兼米店,楼上仅一张双层席梦思床,一套破沙发,一台小电风扇而已。一会儿,老项不知从哪里掏出一张放大的照片,那是几年前他和农业部一位副部长及瑞安市领导的合影。老项捧着相框,一副虔诚的样子:“这些年来,上级领导每逢过年都会到我家拜年,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有人一年虽说赚个十万百万的,可哪个领导会这样重视你。种田是辛苦了一点,不过这样很值得,也不后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