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少年沉迷暧昧声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2:26 新闻晚报
□晚报 祝玲 徐哲报道

  

少年沉迷暧昧声讯

  子女痴迷各种暧昧声讯不能自拔,父母忧心忡忡。本报夏令热线开通后,连续接到多起类似反映。日前,本报记者专程调查了这些暧昧声讯小广告的来龙去脉。法律界人士表示,此类广告涉嫌欺诈。

  从网游转向聊天

  “我们对他要求太高了。”电话那头,母亲杨晓秋(化名)一开口,就不停责怪自己。她说,从小学到初中,儿子的成绩总是名列班上前10名,每次成绩下降一点点,就会受到严厉批评。“可能长期高压,孩子一度迷恋网游,一蹶不振。”杨晓秋说,去年市政府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后,自己看到了一丝希望。

  此后,儿子真的不再沉沦于“网游”,但不久杨晓秋又再度陷入忧心。“今年放暑假后,儿子经常偷偷摸摸,捧着电话说不停。”杨晓秋说,“一开始我还以为,儿子是和同学聊天呢”,但这一聊,儿子成天在家,哪儿也不愿意去了。母亲有些纳闷,却百思不得其解。

  电话中传来暧昧音

  这个月电话账单来了,一下子多了数百元声讯费。“什么声讯电话?为什么费用这么高?家里好像没人打呀。”杨晓秋赶紧跑到有关部门一查,电话确实是从家里打出的。回到家,杨晓秋也试着拨通了那个号码,一长串的提示音乐和语言,终于让她明白了,儿子最近为什么这么“乖”。

  “怎么办,不能眼看着他又一次沉迷。现在我都有些心灰意冷,心力憔悴了。”电话中,杨晓秋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无奈地向本报反映。事件引起本报关注,日前,记者跟踪各类随处可见的暧昧声讯小广告,揭开了其背后一系列操作手法。

  不规范公司以暧昧骗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资质不够的声讯公司租得号码,雇佣所谓“热线主持小姐”,花个几百元,最多一千元,制作、刊登出一些暧昧小广告,频频打出“擦边球”。

  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爆料,个别小公司甚至连办公地都找不到,全是分散式作坊作业,“实际上,这些公司是用暧昧夺眼球,设置种种门槛,拖时间赚话费。”

  法律界人士表示,这种手法涉嫌欺诈,“声讯经营亟待规范,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受到了侵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