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府:从补充性救济到公共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2:56 三联生活周刊

  面对台风“碧利斯”带来的南方6省市洪涝灾害,民政部在减灾救灾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7月21日,记者专访了民政部减灾救灾司司长王振耀。

  三联生活周刊:民政部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是否有一个应急体系?具体模式如何?

  王振耀:从2001年开始,民政部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急预案,并在当年开始推进预案
,2002年修改应急款标准,2003年“非典”时启动,2005~2006年逐步完善。具体来说,第一,在救灾体系这块,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央有一套预警,协调机制,民政部有救灾减灾司,8个部委参与救灾工作,灾害信息比较完善。第二,建立了一套4级响应系统预案。如,死亡30人,转移人口10万,倒房1万间,启动4级响应,这属于最低级别,最高级别为一级。第三,现有的一套应急管理工作程序,确保24小时救助到位,即发生灾害后,地方政府与灾民直接接触到的时间差在24小时之内。第四,有自己的应急联络体系。通过一个固定的电话,可与3000来个县市的民政局随时保持联系。第五,有比较完善的资金保障体制。中央财政每年预算里会有一笔防汛费,最近3年数额在40亿元上下,预备金不封口。救助标准也有所提高,原来倒房1间补助300元,现在为600元,转移1口人由70元提高到150元。第六,有一套物资储备系统。建有10个中央救灾仓库,每年一般做3万~5万顶帐篷。第七,有一套规范的救灾款项管理办法。如“三公开”,公开每个灾民的损失,社会补助标准,实际得到的补助。冬令春荒时,每人发灾民救助卡,由村委会评出“三六九”等,登记造册上报民政厅,同时在民政部网络上备案。第八,有一套社会动员机制。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应急救援和灾区管理的能力,细化救助项目,提高救助标准。例如印度,倒1间砖瓦房,补助费合人民币1800元,而我们国家只有人家的1/3。

  事实上,这体现了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属于补充性救济,行政占主导,现在政府更多地承担了公共服务的职能,以老百姓的反应为主导,对社会舆论主动做出反应。

  三联生活周刊:救灾款的主要来源是哪些部分?能确保“专款专用”吗?

  王振耀:到目前为止,已拨走救灾款2.95亿元。具体分配为,湖南1亿元,广东3500万元,福建7000万元,广西7500万元,浙江1500万元,3天之内全到地方。由于今年财政做了重大调整,增加了预算,所以预备金内已经准备好了。一般来说,救灾资金由三部分构成:中央拨款,地方筹资,社会募捐。像今年,广东提出自己募集10亿元来救灾。中央的救灾资金由民政部联合财政部管理,

审计署监督,看得非常严。每一笔款项到了哪里,都有单据可循。要确保“专款专用”,关键在于到了基层后的管理。这笔钱到了县里后,和县财政捆绑使用,因此,县、乡、村保持透明度非常重要。这是一条“高压线”,到目前为止,年年审计,基本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救灾款的数额依据什么来定?怎么保证资金利用效益最大化?

  王振耀:财政部会根据历年受灾情况在年底编制预算,这些年救灾款的预算在22亿元左右,实际用起来不够,每年都要追加。需要追加时,民政与财政协商从预备费再拨款。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救灾款效益最高的国家。由于补助标准偏低,每年40来亿元的救灾款,要确保全国灾民冬令春荒6个月的生活。去年,这笔钱恢复重建房屋190万间,实际救助人口4700万,转移人口1572万。40亿元,相当于5亿美元,美国一次“卡特里娜”飓风就花掉了几百亿美元,投入了本该由地方政府来做的最严格的手段。相比较来说,我国每年的救灾款不是过多,而是不够。-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