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郑二窑子村部分被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23:45 北方新报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溃坝抢险现场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成功堵坝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一位抢险战士差点被洪水冲走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齐心协力运沙袋

  

包头二道沙河溃坝8米多宽
被洪水冲毁的房子

  核心提示 从7月26日晚上到27日早晨,经过一场罕见大雨的洗礼,包头市二道沙河河槽郑二窑子村段出现8米多宽的溃坝,湍急的洪水从7月27日9时多开始直扑附近的村庄。据介绍,截至27日17时,郑二窑子村5户村民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当日16时20分左右,经过村民和东河区人民武装部以及包头预备役某团的官兵奋力抢险,溃坝处终于被堵住。据了解,包头市二道沙河河槽主要是用来泻洪,然而记者看到,宽70米的河槽里种满了玉米。

  ■现场500军民齐上阵抢险

  

  7月27日15时左右,接到群众热线后,记者立刻赶到溃坝所在地——包头市东河区河东镇郑二窑子村。在进村的路上,记者看到村口的一处农家小院的大门敞开着,洪水哗哗地向门外涌,村里的路面上和两边的庄稼地里都是积水,还没有收割的庄稼,七零八落地漂浮在水面上。

  转过村子,远远便望见一片宽阔的河面上用土高高筑起的防护坝,在坝体的中间位置有一个大大的缺口。随后,记者乘船来到防洪坝上看到,在坝体的中段,有一个宽8米多、高2.5米左右的缺口,由村民和东河区人民武装部以及包头预备役某团的官兵共500多人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抢险工作。

  ■讲述洪水从院墙上冲了进来

  

  一位参与抢险的郑二窑子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当天9时,他正在家里干活儿,突然看到一股巨大的洪水从自家的院墙上冲了进来,还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院子里的鸡就全都“水上飘”了。他赶忙抱出家中的被褥,跑到了屋外。

  据了解,当天上午,村民发现洪水将紧邻防洪坝的一个鱼塘的护堤冲毁后,立刻报告了村委会和镇政府。随后,镇政府领导立即组织村民保护另外一个护堤,但很快这个护堤也被冲跨,11时,防洪坝的中段被冲开一个2米多宽的决口,当时水流湍急,洪水汹涌。14时,参与抢险的村民和东河区人民武装部以及包头预备役某团的官兵赶到决口处抢险。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运输过来近万个编织袋,全都用在堵决口上了。

  ■行动启动防洪紧急预案

  

  针对洪水溃坝的险峻情况,包头市东河区副区长韩立新向记者介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东河区区政府启动了防洪紧急预案,要求在该村居住的妇女、孩子和牲畜开始转移,青壮劳力不分男女都要护坝。同时,要加大监察力度,晚上要安排人员轮流值班,密切关注洪水情况,以便发生情况及时采取行动。

  ■损失被淹村民损失惨重

  7月27日17时,记者来到郑二窑子村村民丁二柱家,丁二柱指着已是一片汪洋的渔塘欲哭无泪:“渔塘是我岳父史海荣的,17亩渔塘里有1万多公斤鲤鱼和草鱼,估计都被洪水冲走了。”

  让丁二柱更难以承受的是,他的养鸡场几乎全部被毁:“上午9点多的时候,洪水先淹了岳父家的渔塘。我们赶紧堵渔塘的防护堤,但是水太急了,看见堵不住了,我赶忙去紧挨渔塘的我家的养鸡场,只抢出来15盆鸡蛋,现在,6500多只蛋鸡还泡在养鸡场里,估计都死了。”

  在郑二窑子村的养殖大户张二丽的院里,记者看到一片狼籍,到处是饲料厂房坍塌后掉下来的椽柃和土坯。张二丽说,洪水冲过来时,她只顾着将自家的30多头奶牛牵了出来,饲料厂房和牛圈就塌了,而且,她家门前的青贮窖也被淹了。“这些饲料都是预备奶牛过冬用的,这下都完了,晚上这些牛就没吃的了.....”张二丽一脸焦急。

  据了解,郑二窑子村共有5户村民的房屋受到洪水侵袭,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隐患2/3河道被玉米地侵占

  包头市东河区副区长韩立新对记者说,二道沙河河槽的功能本来就是泻洪,但是河槽里种植了大量的玉米,妨碍了正常排洪,导致洪水淤积在河槽的防护坝体旁,冲跨了防护坝。

  据当地村民介绍,包头市二道沙河河槽的防护坝是在1979年建成。二道沙河河槽郑二窑子村段已经好几年都没有进行清淤了。

  东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以前二道沙河河槽郑二窑子村段一直隶属于包头市九原区,今年7月21日,郑二窑子村被划归到东河区河东镇,防汛工作刚被东河区防汛部门接手几天,二道沙河河槽郑二窑子村段就出现了溃坝。

  记者在二道沙河河槽郑二窑子村段看到,大面积的玉米几乎占去了河道的2/3宽,据了解,这些玉米到底是谁种植的目前还不清楚。

  韩立新说,目前,郑二窑子村段的溃坝处虽然已经堵住,但是河槽仍存在严重的溃坝隐患。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溃坝隐患。

  口文/本报记者 梁晓龙 杨晓红 口摄影/本报记者 周蕾

来源: 北方新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