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6全国职工文学创作优秀作品[散文] 相伴岁月的茶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0: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成都铁路局工会 王尔秀  

  小时候常跟着父亲泡茶馆。那时,四川茶馆清一色的炒青花茶粗瓷盖碗竹椅木桌。一毛钱一碗的茶总是酽酽的,喝上半天也不觉淡。茶馆里大都有说评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保留节目。我去茶馆不为喝茶为听书,往往父亲还没喝上几口,我却灌了个半饱,痴迷于“刘备三顾茅庐”、“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里,茶馆是个好
耍的地方。

  上初中时,我就开始约同窗好友悄悄坐茶馆,那不是追随老父亲,而是学了几句古文的我们,要追求一种诗画意境,寻觅唐诗宋词的踪影。从夹江县城沿着青衣江往上,不远处有座始于唐代的摹崖石窟,叫千佛崖,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崖上的小茶馆则是我们的最爱。茶馆一面临江一面是拾级上下的石板路,内侧是“十年浩劫”中被摧残却丰韵犹存的摹崖造像,还有一小段栈道,依稀保留着“古道·西风·瘦马”的味道。茶馆简单干净,一色的竹靠椅和小木方桌,靠墙是一组玻璃橱柜,里面分别排放着装茶的玻璃罐,还有瓜子花生之类。江水碧绿山峦黛青,坐在茶馆里可以饱览岷江支流的秀色,还可听来往歇脚的大人们谈天说地,更可以由着我们几个疯丫头随意嬉闹。老板本是当地农民,每次见我们几个女孩儿来,边擦着最靠江的桌子,边说:又不上课了?还是你们这些小姑娘安逸哦。每次临走,老板不是少收一个人的水钱,就是把零头抹了,说是除我们,没有别的女孩儿来坐茶馆,该优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茶馆是百姓们的主要社交场所,也是市井文化的集散地。四川茶馆种类很多,一种是传统的茶馆,集喝茶、小吃、评书、川剧、棋牌于一体,兼有娱乐、交流、展示和学习等功能;另一种近似于驿站的茶社,大多散布在车站码头,除供应茶品点心外,还给附近居民准备开水,为过路客提供洗漱方便;最简陋的一种是露天的茶铺,遍布大街小巷,以喝茶聊天或下棋打牌为主,每到春暖花开最为火爆。

  四川茶馆最早要追溯到晋代,其雏形只是沿街叫卖的茶挑。晋人张载的《登成都楼》中吟诵的“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就包含了饮茶和卖茶的含义。据《成都通览》统计,到清代末期,成都数得上名号的茶馆已有454家,与当时成都的街道数目差不多。

  四川的老茶客们一生嗜茶如命,对茶馆的感情有时胜过对家人。他们清晨眼睛睁开就往固定的茶馆跑,那里备有专碗专座。到茶馆才洗脸喝茶吃早饭,然后与茶友们摆上半天龙门阵,到中午或许回家吃饭,但茶杯和座位都留着,饭后甚至不打个盹又迈进茶馆门,这一坐就到了晚饭前。2005年,在成都的郊区,一位近90高龄的老茶客去世。发丧那天,老板为他准备的送行茶被放到了路中央,老人的儿子用茶祭拜了老父,高喊一声“上路”,发丧的队伍才将老人徐徐送走。

  现代的茶楼茶坊早已不再是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和商务场所。依仗宏大的规模、齐全的功能、时髦的装修,挤压着传统的茶馆茶社茶铺,冲击着昔日的茶文化。从形式来说,如今的饮茶环境似乎更舒适更优雅,古典式、宫廷式、日式、西式,各种风格应有尽有;从内容上说,现时的茶楼茶坊似乎更精致更丰富,以前的茶馆一般只是说书、唱戏、棋牌、小吃,大不了掏掏耳朵捶捶背,现在的人们要洗脚、按摩、看电视、发依妹儿。想要重温茶道古风的老客,走进眼下的四川茶馆,必定会觉得走错了地方,以为误进了麻将馆。

  在四川,麻将文化大有取代茶文化之势。在任何高中低档茶楼里,几乎都可以看见麻将客的身影。有人戏言,坐飞机只要到了双流机场,在万米高空,也能听到铿锵的麻将声,不用空姐通报,也知道到成都了。相比茶文化的数千年,十多年不过是一瞬间,川人就把麻将演绎到了极致,各种玩法层出不穷,“血战到底”、“血流成河”的“恐怖”规则,迅速蔓延到四川的东西南北。

  茶楼老板们摸清了人们的心态,知道大多数客人不在乎茶好不好,只在乎麻将和环境好不好。所以,各茶楼都有麻将包间,其中配备了最先进的自动麻将桌。有的包房里还为不打麻将的陪同者配有电脑和报架。这样的麻将茶馆星罗棋布于闹市陋巷、平民住宅、高档社区,甚至是火葬场。

  如今,四川打“丧火”的风俗,也渗进了麻将的元素。所谓打“丧火”,就是家里有亲人去世,在守丧的这三天,要请很多亲朋好友来家“热闹”。现在打“丧火”变成了打麻将。四川尤其是成都,丧葬服务之周到是好多城市无法比拟的。丧葬公司不仅会在最短时间内搭好灵堂,还会提供各种规模的棋牌桌椅租赁服务。手臂缠着黑纱的主人在接受了亲朋好友的致哀后,便拎着茶壶不停地穿梭在麻将席间,为客人倒茶送水。再悲再痛,主人也不会忘记叮嘱家里人,要关照客人们吃好喝好耍好。真正是把丧事当成了喜事办。

  也有个别茶楼保持了老茶馆遗风,比如锦江茶馆也说书,只是评书的内容慢慢发生了变化。从前是三国、水浒等历史题材的故事,说书人除要拜师学艺外还必须要看书才能讲。后来慢慢开始有了创作和即兴创作的,专说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笑话趣事,再进一步有了今天的以李白清为代表的专门戏说都市小市民“虚情假义”的“四川散打评书”。散打评书曾风靡成渝两地,李白清曾一度客座央视代言传播巴蜀文化。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不能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到茶馆听历史故事,学习喝茶和如何做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