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GDP增速首次低于广东平均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07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讯 (记者 普德法) 日子像往常一样地过。7月19日,深圳按照惯例交出了2006年年中“成绩单”:预计1-6月,深圳实现本市生产总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13.5%。两天后,广东省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说,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416.8亿元,增长14.4%。

  一串生硬的数字说明一个事实:深圳GDP增速首次低于广东平均水平!对此,深圳官
方和民间的评价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深圳市政府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时,认为这是“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加速摆脱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的积极变化趋势”。一些民间观察人士则认为,这一数据体现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作用的同时,“产业空心化”隐忧也开始出现。

  不知不觉,深圳又走到了一个经济或上或下的“拐点”。坚持抑或放弃,考验着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深圳改革的人的决心!

  预料之中的GDP低增长

  应该说,去年至今在深圳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出现今年上半年明显低于往年的GDP增长速度这一结果,深圳高层心里早有准备。

  进入2005年伊始,深圳于1月13日召开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历史性跃进。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鸿忠坦承:现在“效益深圳”发展模式的艰巨性、挑战性都要大得多,要更多地考虑城市规划、人口容量、环境污染、

能源资源消耗等等问题。2005年3月25日,中共深圳市委工作会议召开,首次以深圳市委书记身份作重要讲话的李鸿忠再次敲响警钟:在转变过程中,要克服浮躁心理、“大跃进”心态,保持改革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深圳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到2005年7月28日,在深圳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鸿忠总结,实现向“效益深圳”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要做到“三个舍得”:一是要舍得投入,二是要舍得时间,三是要舍得声誉。“调整了经济发展思路,不再攀比经济规模和总量了,如果有人还是单纯以GDP论英雄,很可能会觉得深圳辉煌不再了。对此,我们要敢于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承受外界的压力,承受暂时的误解。”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GDP增长13.5%,只是深圳承受这种“误解”的开始。

  数据背后藏着产业空心化隐忧

  但深圳官方单方面的乐观,并不能打消所有人的疑虑。“这一数据背后藏着危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深圳问题专家直言不讳。

  在这位专家看来,在全国发展都很快的大前提下,深圳发展速度还是很重要,尽管现在很多人都说不必太在意GDP,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还是GDP,很多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只能通过在快速发展中得以解决,“经济转移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新的产业培育也要有资金作为支撑。此外,从产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同样需要速度……”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邓盛华坦承“GDP增长‘减速’与深圳调整产业结构有关”,但他也认为,13.5%的GDP增速也隐藏着一些问题:“速度向效益过渡是过一个坎,在粗放型的产业被淘汰之后,高质量的产业能否实现?多久能够实现?”在邓盛华看来,一旦高质量的产业不能及时补充粗放型产业淘汰之后留下的巨大空间,此前担心的“产业空心化”将不再是杞人忧天。

  速度慢下来还将直接影响城市竞争力。在深圳公布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形势前后,公开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今年上半年GDP增长形势喜人,北京为12.3%,上海为12.6%。广州经济增长预期超过14%。“速度对深圳这座城市还不仅仅是数据上的意义。”邓盛华认为,建立经济特区以来,速度都是深圳传统标志和形象的根基,如果没有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效益深圳要放慢发展速度

  种种迹象表明,深圳高层对现阶段发展的挑战已有清醒认识。在2006年7月26日刚刚结束的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深圳市发改局局长陈彪在分析深圳目前面临挑战时指出:“在新一轮国际技术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高端技术转移过程中,环渤海湾地区、长三角等区域的产业配套环境和市场腹地吸引力上升,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高端领域面临竞争压力加大。”他还提醒说,深圳发展模式转型的“关口”尚待突破,新兴高增长行业培育发展不足、资源供给保障压力增大、综合营商成本攀升等问题须及早关注和研究对策。

  在专门关注深圳问题的民间网站“因特虎”上,多名虎友指出,深圳将来发展完全取决于深圳的制度创新,“没有制度创新,深圳没有将来”。而这一观念与深圳官方不谋而合。7月25日,深圳聘请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给全体市领导“洗脑”,课题就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但无论如何,即便深圳三令五申强调“效益深圳”,但深圳从未曾放弃过速度。在多个场合,李鸿忠强调,发展“效益深圳”并不表明要放慢发展速度。从为官的角度看,经济数据还是衡量政绩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守,其实是对一个政府官员作为的考量标准之一。但在经济低速增长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效益经济,却是一块试金石,究竟能坚持多久,需要更大的勇气和耐力。

  坚守还是放弃?对深圳改革者决心的一个考验。2006年,只是一个起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