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贵在思想无裂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0:02 中国三峡工程报

  贵在思想无裂缝

  □ 江作苏

  巍峨如山的三峡大坝右侧坝体上,竟然没有一丝裂缝!面对这样的奇迹,人们除了激动与感慨,更有深深的思索。

  裂缝素来被世界工程界认为是大坝施工中无法避免的“顽症”。人们总认为,混凝土大坝不开裂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有“无坝不裂”的行话。而三峡工程最终打破了这个铁律。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潘家铮院士说:“工程的实践使我们知道,大坝确实可以做到不裂。全面控制原材料质量,严格实施温度控制,像保护婴儿一样养护混凝土,几百万立方米的大坝就可以没有一条裂缝。”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维奥蒂在参观三峡工程时表示:中国的筑坝技术代表了国际筑坝水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当人们惊叹于三峡大坝雄伟的外观、恢弘的气势时,不由得想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至理名言。在热火朝天的三峡工地,在挥汗如雨的建筑现场,常有这样令人感动的场景:工人师傅在浇仓之前,要先给混凝土量“体温”;浇筑时要细细地、柔柔地震捣,仿佛轻拍吃奶的婴儿;浇筑完毕,为防止温度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要加盖隔热材料做成的“保温被”,晴天遮日晒,雨天防潮湿,冬天常保暖,夏天勤降温。

  防止裂缝出现,本是技术问题。但是,技术问题得靠人去解决。人的思想状况制约着技术水准的发挥。特别是在三峡建设这样的巨大工程中,技术的链环长,涉及的人数多,施工的时间久,稍有不慎,裂缝难免。花有一时好,难有百日红。但三峡建设者做到了质量处处好,花儿朵朵红,靠的是可贵的无瑕疵、无裂缝意识。

  建筑上的裂缝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裂缝”。工作不精益求精,只求“过得去”;决策不凭科学精神,惯于“想当然”;行事不谨严细致,满足于当“马大哈”……都源于思想上的“裂缝”。人们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同,能力和作用各异,但系于责任就没有小事。大坝的具体施工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他们走上大坝,承担的就是国家的、民族的、子孙后代的责任。要让大坝无裂缝,首先是责任意识不能有裂缝。

  在三峡工地坎坷的小道上,在纵横交错的钢筋丛中,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都能看见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三峡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从1994年三峡工程开工算起,10多年来,郑守仁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长年的劳累使他身染顽症。为了确保三峡工程的高质量,郑守仁手术前偷偷从医院跑到工地上,再三叮嘱施工单位做好混凝土的温控防裂。可以说,正是有了无数个郑守仁式的三峡建设者,巍巍三峡大坝才矗立中华大地。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现代化建设是由无数工作细节组成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同样重要。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对工作倾注全部的心血,这就是三峡建设者的思想境界,这就是“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三峡精神”的忠诚实践。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思想上没有裂缝的建设者,工程本身不出现裂缝才有了最为可靠、最为坚实的基础。

  (来源于《人民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