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寻劫后真情 唐山地震幸存者重访当年伤员接受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0:57 新华网

  

追寻劫后真情唐山地震幸存者重访当年伤员接受地

  这是1976年7月28日强烈地震发生后的唐山市一角。 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昨日(27日)下午,58岁的唐山人李凤春在女儿郑爱英的陪伴下,坐上了从北京西站开往安徽芜湖的1409次列车。4点,开车时间到了,记者拨通了郑爱英的手机号码,李凤春
接过话机,平静中蕴含着欣喜:“车开了,回家了。”

  家,李凤春这样称呼她生平第二次去的芜湖。行李箱里装着4个代表北京的奥运“福娃”和4套代表唐山的“唐山瓷”饮具,是要送给“家里人”的。

  第一个安稳觉

  李凤春第一次到芜湖,是1976年的8月14日,即那场惊天动地大地震之后的18天,她回忆说,“地震当天(1976年7月28日)我因病在唐山市煤医附属医院住院,病未痊愈又于当天夜里遭遇地震,侥幸在废墟中爬出来后腰部剧痛,后来经战地医生诊断为腰椎骨折和肾损伤,转到外地治疗。”

  “在不确定目的地的情况下,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一路上每停一站就有人上来送食物,经受着一夜失去亲人(我的三妹妹)之痛,又加上见不到当时只有三岁的女儿(郑爱英),自己新伤加旧痛,心情特别复杂,禁不住流泪,一夜无眠。”

  “在经历了一天一夜漫无目的的颠簸之后,终于在安徽省繁昌县下车了,刚到站就被当地志愿者用担架抬下火车,昏沉中只知道是半夜,火车站有很多人慰问。后来发现医院离火车站很远,在当时交通不太完善的条件下,当地志愿者竟是徒步用担架将我抬到医院,时值盛夏,志愿者汗流浃背。当晚在医院安顿好后,终于在经历18天艰苦的生活后睡了一次安稳觉。”

  在离家乡千里之远的繁昌县,李凤春早晨醒来,当时的画面永远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看到的是白窗帘、阳光、干净整洁的病房,宛如梦境般从地狱到了天堂。”在那里,李凤春度过了“惊天动地”之后一段格外美好的岁月,结识了她在此后30年中久久不能忘怀的几位当地医护人员:主治医生李向阳,医生鲁金林,护士钱军和邢莉。

  走出地震阴霾

  “安徽人民特别好,待我特别好……周到,细心,朴实,善良,对你就像对家里人一样,你没想着的他们都想着了。”

  刚到繁昌县医院开始接受治疗时,李凤春的心情徘徊在谷底,茫然、失落,然而“护士也好,大夫也好,身边24小时总有人陪着你。”渐渐地,李凤春慢慢恢复了先前活泼爽朗的性格,“我歌唱得不好,但特别喜欢唱,小护士钱军就从家里带来口琴为我伴奏。病房旁的小树林里常常传出悠扬悦耳的旋律,这给病房里的我们暂时忘记了伤病与悲痛。”

  30载牵挂

  1976年的10月,康复的李凤春将要返回唐山,临别前,为了纪念这段浓厚的友谊,她发起大家留影纪念。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病人们露出了憧憬希望的笑容。这几张照片被李凤春带回家中,珍藏如宝,迁居北京后也带在身边;每当她端详发黄的老照片,总是禁不住牵挂:“你们现在还好吗?家人还好吗?”

  眼看“7·28”唐山大地震30周年快要到了,女儿郑爱英为实现母亲的心愿,她于7月8日在网站发出了“寻找76年唐山大地震中帮助过母亲的繁昌人”的主题帖,征询4位救护人员现在的消息。在各方帮助下,4位当年的医护人员全部被找到,郑爱英带着母亲踏上了重访故地的火车,出现了本文开头时的一幕。

  结束通话前,记者忽然想起:“您还能听懂芜湖话吗?”

  “那咋不能?能。”李凤春回答。 (吴越)

  记者手记

  吾心安处即是家

  著名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曾经说:我在书中写到的故事,只是唐山大地震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故事还在唐山人民自己中间。在以后一望无尽的历史岁月里,唐山人民还有很长很长的时间、很多很多的机会,把许许多多美好的、凄婉的、可歌可泣的、发人深省的关于爱与灾难的故事,一一道来。

  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祭”这个厚重的主题下,有太多“关于爱与灾难的故事”可以讲述。最初,我联系到郑爱英,与李凤春通电话,并没有明确的采访意图。然而,随着郑爱英坚持不懈地“寻恩”,以及最终决定陪母亲重访故地和故人,我的想法改变了。

  郑爱英曾这样谈起“寻恩”、“认亲”的意义:“对这份真情的感动在我们家绵延了30年,一刻也不曾淡化,反而随着岁月的增长更加体会到这其中的浓烈与纯粹。这些好心人不仅救了我母亲的性命,使我们家庭完整、圆满,而且给我们一家以永不动摇的信念,那就是人间确有真情在,这对于经历了如此残酷灾难的人们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启示啊。”

  真情暖人,30年前,全国各地对唐山的无条件救援是令人感动的,但李凤春一家30年来对这份感恩的固守与呵护也让我感动。我想,能感受到爱的人,心中必定是有爱的,他最不匮乏的就是当下我们这个社会最宝贵的资源:真情。常怀感恩之心的李凤春一家,生活必将回予他们更多的幸福安康。从这个意义上说,使之从地震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开始生活的,并不仅仅是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还包括他们自己。永不会被摧毁的家园,在人们坚强而温暖的心里。 (吴越)

  相关报道:

  

  

  

  

  

  

  

  来源:文汇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