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震减灾工作 构建和谐安全城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2:0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 |||||||||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朱智生 (二○○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顷刻之间,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被毁灭了,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财产损失100亿元。唐山地震的教训永远不
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倍加珍视生命,倍加热爱生活,倍加重视居住安全,倍加强调生活质量,这些都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次大的地震发生,都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容易造成人心恐慌,影响社会稳定。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造福于人民。 西安地处关中盆地中部,位于汾渭强震带的南段,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表明,西安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西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口高度密集,投资高度集中,高楼林立,生命线工程日益繁多,城市的脆弱和抵御各种突发性灾害的能力愈来愈受到严峻考验,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还存在着城中村高密度建设的低标准建筑,城市主要疏散通道的控制要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滞后,政府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震害预测等大量基础性工作亟待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滞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高等。因此,切实做好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对西安长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全市防震减灾工作突飞猛进,我市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基础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监测预报体系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地震系统按照“以科技为先导,优化布局、分级管理、手段升级、资源共享”的台站建设思路,完成了投资730多万元的全市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建成了18个数字化地震前兆监测台站和7个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站,建成了市地震监测中心,实现了全市地震监测台站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前兆观测的数字化、自动化、综合化和标准化,西安市的地震前兆监测水平和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震灾预防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了抗震设防的基础工作,城市地震活断层探测和烈度分界线两侧区、县烈度复核工作积极开展。市政府给中国地震局“十五”重点项目《西安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研究》配套的600万元资金已全部到位,该项目预计在2007年完成,将为西安市抗震设防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基础资料。在《行政许可法》施行后,市政府又明确了西安市地震局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职能,并进入了西安市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西安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也将纳入立法计划。通过立法和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了市地震局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落实,目前已对60多个建设工程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抗震设防要求进行了审批。 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积极推进。2003、2004年市政府先后发文要求市级各部门及区、县政府、大中型企业、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单位以及学校、医院、大型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车站等人群集中的单位场所编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目前,全市已编制千余个单位。同时,各区、县政府所属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编制了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形成了有机结合、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西安市已制定了《西安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通过“十一五”期间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的投入和项目安排,着力加强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两大体系建设,到2010年,我市城区将基本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能力,农村新建民居普遍采取抗震设防措施,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让我们全社会为实现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奋斗目标,为建设安全、和谐的城市共同努力。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