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棒槌编出玲珑花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3:12 大众网-鲁中晨报

  7月22日,临淄区齐都镇粉庄村村北一排民房的山墙下,两名大姐正坐在小马扎上,低着头穿针引线,走近一看,才发现大姐手中拿的并不是针线,而是长约10厘米、筷子般粗的几十对木制小棒槌,一端缠线。年纪稍大的大姐叫张爱美,她怀中抱着一个叫“斗枕”的扁圆形工具,斗枕上铺着一张图纸,一根根大头针扎在图纸的线条上,木制棒槌一头缠着的棉线的起头也固定在图纸上,8对棒槌在大姐手中交替,大头针边织边钉,线线交合,慢慢沿着图纸上的图像构成了一幅图案精美的花边。

  这,就是曾经相当有名的临淄花边。

棒槌编出玲珑花边
现在的花边制作停留在这样的分散加工的状态

  

棒槌编出玲珑花边
花边制作需用棒槌,少的时候要5、6对,多的时候要几十对
棒槌编出玲珑花边
临淄花边以制作精细、玲珑剔透、高贵豪华而闻名

  曾经的繁华

  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临淄花边业曾经相当兴盛,《临淄县志·实业志》中记载,20世纪初期,临淄“家家工艺、户户发网、恃此糊口者不下万人”。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装修,其中一部分就用的是临淄花边。在临淄花边生产的繁荣时期,专门生产花边的临淄工艺品厂拥有固定工人200多人,社会上从事花边半成品加工的有三四万人。

  王俊成曾是解放后成立的临淄工艺品厂的老厂长,据他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花边厂的年产值甚至突破百万元。工艺品厂有台布、衣服、杯垫、桌布、窗帘等各种品种和规格几千个。

  因为临淄花边的工艺精美,使用和观赏价值很高,绝大部分远销到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一个96×110(英寸)的床罩,现在能卖到近万元。王俊成设计的花边,1973年参加全国的工艺美展并引起了极大关注。

  复杂的工艺

  上世纪80年代,临淄工艺品厂破产后,王俊成便退休在家。离开了以前朝夕相处的花边,他心里总像有心事放不下。1958年,王俊成在临淄工艺品厂从事花边图纸设计,现在讲起花边的编织方法来还是一套一套的:“先用‘密龙’盘起来,然后中间按照图纸用‘纺结’、‘介花’、‘稀布’、‘辫子’等几种主要工艺灵活编织,一个花边的图案就出来了。”

  花边工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编织得快的,每天能织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一块。临淄花边是用棉线编织的,每次清洗后,都得经过熨烫处理才能再用。

  因为工艺复杂,手工成本高,使用比较麻烦,几乎所有的临淄花边都远销海外。制作精细、玲珑剔透、高贵豪华的临淄花边深受国外欢迎,在那里,花边甚至成为财富和品位的象征。

  悠久的历史

  齐都镇文化站王站长介绍,临淄花边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梭子长条小花边、棒槌长条花边和青州府花边大套。梭子长条小花边是从古代一直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俗称“栏杆”,是土纺丝线织成。工具简单,式样古朴。梭子花边在织法上局限性很大,只能在宽窄长短上下工夫,不能打破带形规格。梭子长条小花边代代相传了一千多年。

  1840年鸦片战争后,许多传教士来到临淄,他们发现临淄的梭子长条小花边与意大利的棒槌花边相似,就将意大利的棒槌长条花边带到临淄,心灵手巧的劳动人民将传统工艺与西方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为新的棒槌长条花边。棒槌长条花边改进了生产工具,使用木制棒槌代替梭子、以花边斗枕代替长木板凳,打破了过去花边只能向长、宽伸展的局限,可以编织成方、圆、菱角等不同规格的花边,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能力。

  大约在1895年,在齐都、齐陵、皇城一带,开始有了首批花边人和作坊(线坊)。后来,又在齐都、齐陵、皇城等地,成立了“益成祥”、“信昌”、等花边庄,成了临淄农村妇女主要的副业。

  1930年,烟台“仁德”洋行寄给“益成祥”花边庄一张照片和一个实样,“益成祥”的工匠们花费了3年时间制作成功两头黑线的花边大套。因当时临淄属青州府管,故称为“青州府花边大套”,临淄“青州府花边大套”的名字从此蜚声中外。

  技艺私授受

  近年来,由于临淄工艺品厂的破产,传统的花边工艺受到不少冲击,但是许多私营厂家由于经营灵活,使原来濒临绝境的花边艺术又得以发展。目前,临淄花边几乎全是分散加工,之后再由经营花边的业户收集起来,经过后期加工,远销海外。

  “粉庄村现在有20多户织花边的,农闲时候作为副业来干,挣点零花钱。”齐都镇文化站王站长介绍说,“整个齐都镇几乎村村有织花边的,主要是一些年龄稍大的村民。”

  张爱美今年42岁,1981年从学校毕业后就跟着她的老奶奶学习花边编织,至今已有25年了,“就连俺娘也是跟着俺老奶奶学的花边,现在也就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会织花边了,织得快的,一天能挣十几元钱,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做这个了。”

  花边如何传承?

  对于目前临淄花边这项民间工艺的发展情况,老厂长王俊成有些担忧。现在,会编临淄花边的主要是四五十岁的妇女,而编织技艺也主要是以母教女、嫂传妹的私相授受的方式传播。年轻人不愿干,等这些掌握技艺的人老去,谁来把花边编织技艺传承下去呢? (a10)(文/图 王建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