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巴中:逾千位长征红军仍健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0:21 南方新闻网

  巴中:逾千位长征红军仍健在

  他们大多被请至干休所,有专人服务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如是高度评价。四川省巴中市,则是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带,也
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根据地之一。7月29—31日,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第五团先遣采访组进入巴中市,置身一个露天革命博物馆之中。

  上千名长征红军仍然健在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革命风起云涌。

  1932年,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突破了蒋介石的四次“围剿”,实现战略转移,翻秦岭、越巴山,挺进川北,解放了500万人口、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英勇善战,不仅消灭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而且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血战广昭、进军岷江,成功地实现了一、四方面军的懋功会师和二、四方面军的甘孜会师,为红军北上抗日、三军大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至今在巴中全市,仍然健在的当年老红军至少有1000名。据悉,目前这些老红军的起居生活完全得到保障,大多被请至干休所,有专人服务。

  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在巴中采访,记者所闻最多则是将帅碑林。

  7月29日下午,艳阳当头、高温酷暑,记者一行来到巴中有名的南龛山,200余亩的山顶处即是川陕苏区将帅碑林。记者发现,整个碑林错落有致、青松环绕、碑石林立、依山而就,类似红军长征时绕行山路之队形,上面镌刻着当年红军将士名单,碑上红军头像栩栩如生。

  据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管委会主任张崇鱼介绍,碑林共嵌碑4280余块,石刻红军英名13.2万,其中红军将士个人纪念单碑3000余块。

  全县皆是露天革命博物馆

  “你们寻访老红军,一定要去通江。”张崇鱼这样要求。他说,如果说巴中是川陕苏区的中心,那么位于巴中市东北位置的通江县则是这个中心的中心,因为现在的通江县城即是川陕苏区的首府所在地。

  “一句话概括的话,通江是红军文化露天博物馆。”7月30日,通江县委宣传部向副部长介绍,“通江素有‘一府三乡’之美称,即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苏区的首府和中国红军之乡。”据记者了解,上个世纪30年代,红四方面军以通江为中心,建立了川陕苏区,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及312位将军在通江进行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战斗,红军在通江也由入川时的1.4万人发展到8万之众,辖区广达23个县,当时全县总人口不足23万,就有4.8万人参加红军,至新中国成立时,幸存者不足4000人,而至今全县健在的老红军只有5位。

  在通江采访期间,随机而问当地的居民,大多表示上一两代家里至少有一人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通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建华表示,至今保存完好的红军遗址、文物遍布全县。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地址纪念馆,这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有胡耀邦、江泽民前后任总书记为该馆题写馆名。在通江,还有中共川陕省委遗址、中共川陕省委党校遗址、彭杨军事学校旧址等,更有全国最大的由红军修建的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

  红军标语笔画内可卧一人

  站在红军广场上,眺望通江沿岸峭壁,清晰可见一块巨大的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通江县党史办主任介绍,这是红四方面军入川后刻下的第一幅石刻标语。为保护起见,目前红军入川石刻标语多数被移至红军广场边上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里。

  据统计,川陕苏区境内共有石刻标语4000余条。而在该县沙溪镇,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全国闻名,字高5.5米,宽4.7米;字道深0.35米,笔画内可卧下一人,字间距离7.1米,整个石刻书法工整、笔力遒劲、雄居群山之巅,数十里外清晰可见。

  将帅排列独具匠心

  在将帅碑林,将领纪念像园引起众人关注。

  从观景台看去,在将领纪念像园里,位于高处、坐南朝北方向正中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雕像,左右则是政治委员陈昌浩、第30军政委李先念、副总指挥王树声,东西两边是政治部正副主任周纯全、傅钟和曾传六以及红四方面军总

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等,而张国焘雕像则远在将领纪念像园主体之外往东低处,坐北朝南,面对书写“中华魂”金色大字的将士碑林。

  据介绍,这样立碑有四点考虑:首先,朝向方面,暗合当时张国焘率部南下而众位将领坚持北上之不同;其次,让张雕像面对将士碑林,因其率部南下而致众多将士阵亡的愧意;让其雕像稍离众将领像园,暗合其“分裂”之意;最后,将张国焘雕像立在此处,肯定张国焘对创建红四方面军不可抹杀的作用。

  ■特写

  红军后代前来祭拜

  在将帅碑林采访时,正遇一位老红军家属前来祭拜。据介绍,他家的老红军已于7月24日去世。

  老红军名叫王有舟,1918年生于四川省宣汉县,1932年入伍参加红军,1934年入党,历任班、排长、连长、营长、团副官、中队长、大队长、科长主任、处长、副部长、代部长,西南食品公司经理、党组书记,四川省地方铁路局第一副局长、党组书记,成铁局顾问,其父亲王金山、王何氏均曾任区苏维埃主席和妇女主席,1933年12月因执行革命任务双双被敌杀害。

  “雕得很像老头啊。”当走进碑林,王有舟二儿王中虎抬眼一看,当即发现其父碑像所在位置,走近看后就发出如是赞叹。随即,其余几位兄弟走至碑像之前,轮番与碑像合影留念,并指着碑像上父亲的出生年月说“应该改改了”,说到此时,家中老五眼圈不禁泛红,声音哽咽。王中虎称,碑林管委会前来征集老红军资料时,当时健在的老父亲就非常支持,倾其所知言无不尽,但他们八位兄弟姐妹从未来此观看,“这次来,我们感觉整个碑林建设得非常不错,也应该留一块地像这样,以供后代瞻仰革命先烈。”谈及此时,王有舟小儿甚是感慨,表示现在年青一代对历史太过肤浅,崇尚所谓潮流,“都忘本了,更谈不上什么勤俭节约。”他说,父亲健在时,多次向有关部门及家人表示,去世之后不搞遗体告别,不搞追悼会,一切从简,因此当父亲去世后,当年一些老同志老朋友都不知情,当他们获悉消息后,大多拄着拐棍前来告别。

  ■启事

  那一年,您从老区来到了特区;

  2006年,成功的您是否该回家看看。

  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第四团正在走进贵阳、遵义、娄山关,第五团先遣队正在走进重庆、小平故居、朱德故居、巴中等革命老区,诚邀来自贵州、四川的在粤在深成功人士回老家寻觅商机,为“生我育我”的老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心力。同时,本报将陆续推出长征沿途地方政府官员专访,今天请听一听通江县长对你们的召唤。如果您是贵州或四川籍老乡,还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755)83325000,送上您对家乡的问候,倾吐您对振兴老区的所思所想。

  通江县重点招商项目

  1.营养保健茶项目

  投资预算:2000万元

  联系人:何光泰13981693699

  2.银妃酒生产项目

  投资预算:8000万元

  联系人:严坤0827-7221835

  3.中药饮品生产项目

  投资预算:2000万元

  联系人:彭文昭0827-7224733

  4.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扩建项目

  投资预算:2亿元

  联系人:陈亮0827-7550339

  5.通江县空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项目

  投资预算:1亿元

  联系人:杨宗荣0827-7222489

  6.天然气制甲醇项目

  投资预算:74亿元

  联系人:徐栩0827-7221726

  7.天然气制合成氨项目

  投资预算:43亿元

  联系人:徐栩0827-7221726

  8.天然气调峰电站项目

  投资预算:60亿元

  联系人:徐栩0827-7221726

  ■老区访谈

  通江县长周仁义直到去年才敢打红色牌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曾为红色中国做过巨大贡献的通江县,该县县长周仁义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老区人民在心中有一个“结”。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在来时的路上,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通江的路很烂。到了这里以后我们又听说全县竟然没有一条国道,是不是这样?

  周仁义(以下简称“周”):这就是我们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通江完全是山区,离中心城市太远。我们这里距成都500多公里,重庆400多公里,西安400多公里。虽然我们周边有这三个中心城市,但到那些城市的道路状况都很差,道路等级非常低。到成都、达州、重庆也都是这样。作为主干线的道路,我们到现在为止连二级路都没有一公里,全是三级路。

  记:听说这里是温总理“保先”挂点县,在他去年视察过后道路有没有改善?

  周:去年总理到通江视察以后,在调研中他提出在近几年将重点解决通江的“四难”问题,其中,第一难便是行路难。另外三难是上学难、吃水难、看病难。在总理的关怀下,交通部安排了通江三年内干线要打通,乡乡要通柏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都通公路的计划。目前已有多条道路开始动工。

  记:成为温总理的挂点县,对改善通江面貌肯定会起到推动作用。今后你们不但可以打老区牌,还可以打总理牌了。那么,你们这里究竟有什么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呢?

  周:通江的县情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大、弱、穷、富。在穷方面,我们的工业很薄弱,去年全县GDP只有25亿,工业才占11.3%。而且在国企改制后,又增加不少下岗工人,我们又是第二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到去年,我们县还有绝对贫困人口14.58万,按农村统计口径,也就是人均纯收入在868元以下。

  所谓的“富”,指的就是我们这里资源富集。中石化经过勘探预测湾(江)、南(江)、巴(州)三个县的天然气储量有8600多亿立方米,其中,在通江境内占5600亿立方米。按这个规模来计算,我们在中国内陆地区的天然气储量是最大的。目前,中石化已在这里搞了风险勘探,已经完钻的是4口井,正在探的有5口井,以后还要布18口井。

  记:据我们了解。这里还有全国罕见的大溶洞以及银耳等资源,其中,银耳据说是当年专供慈禧太后吃的,是不是这样?

  周:我们的诺水河溶洞群总覆盖范围足有500多平方公里,共计分布着120多个溶洞。目前仅开发了6个洞,规模最大的是中峰洞,仅这一个洞便总长达1.5万余米,面积60万平米,现在也仅开发了30万平米。在这些溶洞里,开发业主用小火车做为进洞工具,进洞之后又分为3层10大景区。在它的最高层,有一个足足1.2万平米的水面,像地下的湖泊一样,供游人划出洞。所以我们戏言它是“坐火车进去,坐轮船出来。”

  银耳在我们这已有200多年历史,我们这里的条件非常适合银耳生长,所以出产的银耳品质好,主要表现在朵大、肉厚、易炖化、氨基酸含量高。根据史料的记载,慈禧太后足足吃了40年,当时的价钱比白银还贵,现在也是中南海专用品。但这个产业如果要大规模开发,就会影响生态,所以我们每年的总产量一般在15万公斤上下。在无法扩大规模的情况下,我们就得想办法提升附加值。所以我们已经委托成都中医学院帮助我们研发银耳降脂胶囊。

  记:分析通江发展落后的原因,有人告诉我,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四方面军带走了通江整整一代人,这些青壮年后来陆续在战争中牺牲,导致通江整整断了一代人。你是否这样认为?

  周:当时劳动力缺乏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第四方面军离开这里后,张国焘与中央分道扬镳了,但红四方面军这支队伍没有任何错误。他们在后来的长征中,尤其是西路军那批人死得很惨。虽然张国焘背叛革命,但其他人是革命的。比如李先念、徐向前在这里指挥的第一个胜仗就是空山战役,这里肯定是让这两位老首长刻骨铭心的,不然他们不会在逝世后把骨灰都洒在了这里。

  30年危房校舍无钱修缮

  通江县城西村小学资金极度短缺

  2002年2月20日,处理屋檐快掉的烂瓦和烂泥;

  3月13日,一年级上安全课;

  3月20日,全校师生集中上安全课……

  翻看通江县诺江镇苗南城西村小学办公室内的一份安全工作记录,上面清晰地记载着今年以来全校师生为防御校舍倒塌而付出的精力。就在这样的危房内,百余名师生已经坚持学习多年。近年来,资金的短缺更使校方在校舍修缮方面捉襟见肘。

  城西村小学距离县城的车程约有半小时左右,昨天上午记者赶到这里时,校长王文冬早已等候多时。对她来说,目前最迫切的不是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因为国家在这里实行教育经费改革之后,村里已没有学生有失学的危险。危险反而来自学校已使用了30多年的老校舍。

  这个学校共有6个班,校舍建于1972年,一直与村委会在一起办公。“虽然我们村是贫困村,但相比那些偏远的学校而言,条件还算比较好的。”她说。

  通江县教育局局长王裕能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对这里进行了“两免一补”的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学生上学已不用再交纳任何费用。

  “我们校有137名学生,每年能拿到的经费有3万元。这些经费要满足教师办公、电教开支、师资培训、学生午饭补贴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口,每个学期大概有3000—5000元没着落。”王文冬说。

  而在学校各项需要花钱的地方中,最为紧迫的便是老校舍的修缮问题。随便进入学校的一间校舍,举头一望,都可见到屋顶的大洞。还可以看到有些房屋已经腐朽,随时都有可能断裂。在这样的校舍里,学生们上班时通常会被安排避开房梁下面的位置,到靠近窗户的两侧去上课。而一到刮风下雨天,师生们上课则更为艰难,因此,安全防范成了学校的一项主要工作。

  除了校舍外,学校的厕所则是更大的安全隐患点。由于墙体风化,,到处都是开裂的痕迹。在厕所外面,钉着一块牌子,上写“房危,进出不要拥挤”。学校一位教师说。每到课间集中上厕所时,老师们都会在厕所外照看,以免过于拥挤发生垮塌。

  “在通江一些偏远的村子,校舍早已破败不堪,比这里只会更差。”王裕能说。

  目前,城西村小学还有八、九万元的债务,主要是在山区普及义务教育时背下的。

  通江县长周仁义

  国家对通江老区的扶助有没有瑞金、延安大,这个话不敢说。你看看现在瑞金是什么样,延安是什么样,我们是当时的全国第二大苏区,现在又是什么样。过去对个话题很敏感,我们也一直不敢打红色牌,直到去年,才开始大张旗鼓地打红色牌。如何把我们的红色资源利用好,今后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A40-A41版

  统筹:本报记者李斌

  采写:本报记者李斌周玉陈亮

  摄影:本报记者黄宇

  制图:吴山

  图:

  百利玛“长征心愿之旅”行程图

  碑林错落有致、依山而就,上面镌刻着当年红军将士名单,碑上红军头像栩栩如生。

  (

南方都市报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