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融资融券开闸中小散户没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2:27 深圳商报

  融资融券开闸中小散户没戏

  普通投资者无缘“透支炒股”

  【新华社北京8月5日专电】八月初,融资融券试点启动,投资者终于有了正规渠道放大资金规模,但记者采访后发现,普通投资者基本与此无缘,而对于机构和大户来说,券
商的新服务无非就是多了条融通资金的途径。

  中小散户没戏

  据中信证券北京一家营业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融资融券只是到了经纪业务总部准备和上报材料的阶段,对于营业部来说,因为具体细则还没有下发,所以还无法得知哪些股票可以抵押融资,资金的利率是多少等具体问题,不过客户的资金量或者股票市值至少要在50万元以上。中金公司北京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解答的内容与中信证券差不多,国泰君安一家营业部人士也表示目前不清楚具体细节。

  此时,一些中小散户却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

  “我炒股六七年了,至今仍是个散户,如果能融点钱来打新股,这也算是赚得无风险收益啊。”4日,在中信建投北京三里河营业部内,股民张先生对即将到来的“透支炒股”充满了希望。

  中信证券研究部门的一位负责人4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券商在初期推出融资融券业务时,除了要考虑收益之外,还要考虑如何控制好风险,“所以选择的客户对象应该是机构,而且凭借以前积累的一些经验,融资业务会先期推出;由于以前券商基本没有涉足融券业务,所以要看看再说。”

  这位研究人员的担心不无道理。融资融券业务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业务。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很多券商和机构在私下运作融资业务。该业务对市场的影响可以用“助涨助跌”这四个字来形容。

  大户多一种选择

  对于融资融券,机构大户们又是怎么看呢?

  人称“中国巴菲特”的林园坦言,融资这种事自己已经在做了,他猜想融资融券的推出也许可以让自己的融资成本低一点。根据林园介绍,随着行情水涨船高,借钱炒股的融资成本已经从年初的9%涨到了10.5%,而且即使这样,有的钱到期后还不愿意续借,要拿去自己炒股,所以现在找私人借钱已经不像年初那么容易了。

  那么,在证券市场中是如何实现“私人借钱”呢?记者无意中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当记者以投资者的身份打听融资融券的消息时,北京安立路一家证券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自己所属的券商还没有开办这项业务的资格,“但这并不影响你融通资金”。她给记者讲起了证券公司如何充当资金掮客,帮助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见面的“行规”。

  “原来我们签的三方监管的合同,供给方、需求方,还有证券公司一起签一个协议,但是现在不允许这么做了,只能是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我们证券公司仍然可以起到实际的监督作用,向资金供给方提供资金的使用情况。至于需求方用什么股票做抵押,要看双方商量,一般是按照1∶1的比例融资。现在资金的市场利率行情一般是在10%至12%之间。”

  记者以试探的口吻询问,“几百万的资金应该可以融得到吧?”

  “几百万?资金量太小了,我们不做。”

  据了解,这位工作人员所说的“三方监管”融资行为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然而一些券商仍然铤而走险,变换花样开展此类业务。

  融资融券“硬规定”

  根据记者的大致了解,目前已有广发、光大、国泰君安、中信、东方、国信、招商、中金八家创新类券商向证监会递交了融资融券业务申请书。按照有关规定,此次融资融券试点的创新类证券公司数量为5家至6家,融资融券规模约100亿至120亿元,其中融券规模小于融资规模。

  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应该不低于50%,充抵保证金的股票折算率最高不超过70%,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和债券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投资者融资融券的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按级别享受待遇

  目前关于股票折扣比例、标的物等,各大券商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对客户的授信分类上各家券商的标准并不相同。

  由于都是券商的自有资金,业内人士预计业务开展初期利率差别应不会很大。东方证券表示,客户融资的利率目前拟定在7%至8%左右,但针对不同的产品和融资期限会略有不同;同时,对客户的保证金比例要求会较高;拟对客户进行评级,将分为5个级别,评级最高的客户可享受保证金50%的比例融资,评级较低的要求比例将逐级提高。

  对于想要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将要面临的程序基本一致,首先要与证券公司签订一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协议;不同点在于每家券商内部对客户的评级标准会有所不同,由于评级标准不同,同样的资产额在不同券商处能够融到的资金额会有所不同,利率也会有所差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