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燕赵论坛:谨防另一种“渗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0:11 河北日报

  过去在农村浇地,因地下水源紧张,提上些水来很不容易,就特别珍惜。因怕水在流动中被垄沟渗走,就把垄沟的内外边沿拍打得特别结实,还专门安排人巡查,防止垄沟开口跑水。

  “渗水”的现象其实不止农村浇地,其他领域也存在。

  就说国家对“三农”、水利、扶贫、教育等项目的拨款吧。上面按照任务大小、轻重缓急将资金下拨,然后一层层再拨发下去,结果是层层“垄沟”有渗漏,多个“渠道”在跑水,渗漏的名目五花八门,编造的理由冠冕堂皇,最后是国家送下“一桶水”,真正到了基层,恐怕连“一碗水”也不够了。至于具体的例子,不举也罢,仅看看国家审计署对各大机关专项经费的审计报告也就清楚了。

  再说捐助。有些部门对承载着爱心的捐款管理也不严格。捐款在各条“垄沟”里流动时,就被以吃饭、劳务、办公、加班等名目消耗许多,真正用到基层困难层面的已寥寥无几。近日看到一则报道:廊坊市民李飞从2004年开始捐助大城县一贫困男孩,然而直到2005年3月受捐赠者李东乾还不知道此事,原来是被有关部门“忘了”。在如此不负责任的“垄沟”面前,有多少爱心不会被“渗”走?

  不光钱款等实物“渗水”,政策有时也“渗水”。最近我到农村去,有农民群众反映,有的乡、村存在随意截留上级有关政策的现象。比如,下发到每个乡、村的惠及农民的“三农”政策,上级要求张贴,以便群众监督执行,而有些乡、村怕以后不好向农民伸手,便不予张贴。不张贴也罢,有的地方甚至违背中央精神,乱摊派、乱收费。与实物“渗水”相比,政策“渗水”更可怕。如果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被有意截留,一些基层干部就有可能不按政策办事,不仅会损害农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诸如此类的“渗水”现象各地各级几乎都有,只不过“渗水”的程度不同罢了。

  这一类的“垄沟”“渗水”,不仅是个“沾光”、“揩油”的问题,而是在变相侵占国家和集体的资财,是一种集体贪污行为。尤其是对那些扶贫助困、修河防汛、抗震救灾、捐资助教等救急救险款项贪占挪用的“渗水”,更无异于谋财害命。而且,国家与社会对被救济者的关怀如果不能让他们原汁原味地感受到,也就损害了政府与慈善事业的形象。

  看来,堵塞各种“渗水”的“垄沟”,应是深入反腐倡廉的必备动作,也是保证党的各项爱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就好像农民浇地那样,要么精心整治成滴水不漏的塑料“防渗垄沟”,要么就把所有的“垄沟”精心拍打得结结实实,确保不会出现“跑冒滴漏”。这样,才能让上面的“生命水”、“救济水”、“慈善水”、“安全水”等一切幸福水便捷而又无损耗地浇灌到基层群众的心田里。

  姬建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