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心考级 孩子等于弹琴机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09:30 海峡网-厦门日报

  新闻人物面对面

  著名钢琴教育家朱雅芬对过度看重考级的家长提出忠告

  

一心考级孩子等于弹琴机器

  在线人物

  朱雅芬:钢琴教育家,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在美国的钢琴教育中,著名专家、教授的学生不是高等音乐学府的本科生,就是研究生;而在中国,不少著名钢琴教育家却充满爱心地将心血倾注在儿童钢琴教育事业上,朱雅芬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朱雅芬教授在退休前担任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在数十年的钢琴从教生涯中,她不仅培养了大批本科生、研究生,还是许多琴童的启蒙老师。因为担任第三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的评委,朱雅芬教授又来到了鼓浪屿,记者就少儿钢琴教育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这位令人敬佩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

  记者:您是著名钢琴家郎朗的启蒙老师,能谈谈郎朗当时学琴的情况吗?

  朱雅芬:郎朗4岁开始跟我学琴,不仅乐感很好,而且音乐表现的欲望特别强烈。最初两年,我没有给他提太多技术上的问题,他是个从小心里就有音乐的孩子,我认为给他提技术上的问题会过早地把他对音乐的感觉捆住;6岁的时候,我开始训练郎朗的手指,我对他说:“郎朗的手指像面条一样软,我们想点办法,让它们都立起来吧?”郎朗非常配合,在别人眼中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他都练得上瘾,而且常常是早晨六点钟就开始练琴,几个月后,他的手指就立起来了。郎朗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我特别关注到这一点,在他跟我学琴的五年中,我总是让他喜悦地学琴,我希望他能始终保有对钢琴的热爱。

  记者:您认为郎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朱雅芬:郎朗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他自己是个天才,又相当勤奋,而且他每一个关键阶段都遇到了好的老师,没走过弯路;除这些因素之外,他的父亲对郎朗的帮助也非常大。我见过许多琴童的家长,我上课的时候,要不埋头记笔记,要不录音录像,回到家就让孩子机械地练琴;而郎朗的爸爸会认真地听我讲课,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他非搞明白了才会离开,回到家,他会和郎朗一起研究讲课内容,郎朗完全领悟了,才开始练琴,这样学习的效率就高多了。

  记者:由于郎朗、李云迪的出现,现在不仅越来越多的孩子学琴,而且许多琴童的家长都对孩子抱着很大的期望,您怎样看这个现象?

  朱雅芬:有人说,全国学钢琴的孩子有500万,这说明全社会都开始重视对青少年进行艺术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个好现象。但要看到,这么多孩子学琴,不可能个个都成钢琴家,最终只有小部分会以钢琴作为专业,这其中又只有极少数能够成为演奏家,因此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让孩子接受钢琴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进行大脑的开发,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和态度,特别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艺术素养大有裨益,就算孩子将来不弹琴了,学琴对他们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但现在不少家长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学琴了就应该走专业的路,结果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弹琴失去了兴趣;还有的家长非要让孩子进音乐院校,甚至让孩子放弃文化课的学习在家练琴,这样不是把孩子给害了吗?

  记者:您怎样看“考级热”现象?

  朱雅芬:现在很多家长非常看重考级,我常对他们说,考级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考级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陷入了考级的误区,他们为了求一纸证书,把孩子变成“弹琴机器”,孩子一年就只弹考级的四首曲子,我认为,这样就算拿到考级证书,也不见得孩子就会“弹琴”。

  记者:中国有这么多学琴的孩子,您认为还能出现更多“郎朗”吗?

  朱雅芬:这是肯定的。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习钢琴、热爱钢琴,他们中肯定会出现很多好苗子,我国的钢琴教育也是很好的,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音乐化的民族,出现更多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家是必然的。

  文/本报记者 海鹰 图/姚凡(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