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奥运倒计时2年·发布——35个奥运体育图标一齐亮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3:05 北京娱乐信报

  2008奥运飞奔而来

  今天是2006年8月8日,再过整整两年,也就是2008年8月8日,那天晚上8点,我们期盼已久的奥运会就要来了!

  5年前,2001年7月13日,我们从莫斯科、从萨马兰奇口中听到了一句轻声
却清晰的“Beijing”。这个双音节词令13亿中华儿女欣喜若狂。2004年,希腊时间8月29日晚,雅典奥运会曲终人散落下帷幕,会旗交接的那一瞬间,多少国人为之振奋。来啦!下一个四年是我们向世人展示华美篇章的舞台,北京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奥运会代表的不仅是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赛事,她带给这个蓬勃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还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更新和演进。我们体验着奥运带给所有人的振奋和感动,体验着奥运城市建设让我们的生活不断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北京,这座古老城市里裹着一颗为奥运跳动的心。

  每天奔波在这个城市里,你会发现各个奥运场馆正悄然成型,你轻易就能在自家周围找到正在施工的城市建设工程。交通、环保、市政……我们从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感受到奥运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和无限希望。你会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奥运来了!在世人看来,这个东方古国,正从容而优雅地举重若轻。

  现在,我们走到了倒计时两年。对于奥运,我们有喜悦、有激情,更有责任。

  奥运会对北京、对中国来说,是一只神舟。她流动着,带着中国的微笑和风采走向世界;她承载着,带着我们对奥运的祝福、企盼和努力。我们一起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期待着“更快、更高、更强”。

  35个奥运体育图标一齐亮相

  篆字+甲骨文+金文: 象形意趣 形简意赅

  

奥运倒计时2年·发布——35个奥运体育图标一齐亮相

  信报讯(记者黄宇)简洁抽象的篆字笔画、形象意趣的象形文字加之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昨天,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两年之际,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名为“篆书之美”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

  今后,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将同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二级标志、吉祥物、主题口号等一并构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基础形象元素,应用于下一步北京奥运会的景观工程建设。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共设35个项目,分别是田径、赛艇、羽毛球、棒球、篮球、拳击、皮划艇(静水)、皮划艇(激流)、自行车、马术、击剑、足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举重、手球、曲棍球、柔道、摔跤、游泳、花样游泳、跳水、水球、现代五项、垒球、跆拳道、网球、乒乓球、射击、射箭、铁人三项、帆船、排球和沙滩排球。

  设计者言

  体育特征蕴藏丰富内涵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组成设计团队,联合创作。主要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杭海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千哲。

  据杭海介绍,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结构为基本形式,其特点就在于兼具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在中国,“篆”有“圆转”之意,圆润流畅、秀美典雅、刚柔并济,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与神韵。它不仅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简化要求,更通过其特有的形态动势将体育图标的运动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凝炼。

  除了单线形式,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还有拓片的应用形式,以强有力的黑白对比效果,使运动造型生动形象,呼之欲出,体现了运动的激情和张力。而且体育图片用拓片和奥运会的主徽印章形式都属于同一个艺术门类,整体协调统一。

  在设计团队中,还有另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就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王捷——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设计最初的创意者。是他最先想到用篆书笔画和甲骨文等文字的形式来表示图标,并最终从5个竞标团队中胜出。

  图标使用有严格标准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和历届奥运会惯例,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对体育图标的非商业应用作出了规范。任何获权使用体育图标的个人和机构都应严格执行这个规范,并且在未得到北京奥组委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修改体育图标的使用办法,因为任何不符合本规范的使用都有可能对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造成损害。

  在体育图标使用指南中规定了体育图标加线框形式规范、最小使用尺寸规范、不可侵入范围规范、与中英文名称组合规范、圆形不可侵入范围规范、与页面边距关系规范、对齐方式规范、标准色使用规范、有色背景使用规范、用于识别、指示系统色彩规范、图片背景使用规范等。

  信报记者 黄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