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做父亲那样的“文化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00 解放日报

  

做父亲那样的“文化人”

  对读者来说,傅益瑶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说起她父亲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经邓小平批准的第一位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的留学生,傅益瑶如今已是名扬东瀛的旅日著名水墨画家。

  此番专程来上海书展,是因为辞书出版社推出了她的《我的父亲傅抱石》《我的东瀛岁月》《窑火丹青———傅益瑶画瓷》和《佛教东渐图》 4部新作。但是,昨天面对记者,她说得最多的还是父亲傅抱石。

  女承父业。傅益瑶说,其实,父亲在世时她却从未真正动过画笔。自己小时候不喜欢画画这个苦行当,一心想当电影明星,于是背着父亲去学习表演艺术。父亲花了好多心思让从小就怕读古文的女儿就读南京师范学院,打好中文底子。傅益瑶还记得, 1965年夏,当她收到入学通知书时,躺在地上滚了几个来回,怨父亲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傅抱石生气了,走过去踢了她一脚说:一点儿也不知道好歹……如今已成为名画家的她,想起这一脚却心生感激。

  往事如烟。傅益瑶说起一件事:父亲去世后不久,傅益瑶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苏北最贫困的乡村当教师。从那时起,她决心追随父亲的足迹。 12年间,她一边教书,一边在毛边纸上临摹父亲的作品。傅益瑶曾经带上自己的画作到北京去向郭沫若请教,郭老看后称赞道:“益瑶的画,风格很像她的父亲。”

  傅益瑶到日本后,进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这正是傅抱石 1933年在日本求学的地方。父女同在一个学校深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傅益瑶说,她心里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日本画学得越多,心里却愈喜欢中国画,一心要当水墨画家。于是,傅益瑶决心放弃对父亲作品的一味摹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在异国他乡,傅益瑶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和传播,创作题材主要有寺院障壁画、日本民俗风情画和中国古代诗意、词意画,横滨市圆满寺、京都大原名刹三千院、长野县龙洞院内的作品都出自她的手笔。她在 NHK开出中国水墨画课程,还深入日本文化,创作了为日本人惊叹的日本民间祭题材,以自己的才情征服了东瀛。她获得了日本画家终生追求的奖项“伦雅美术赏”,成为惟一获此殊荣的外国画家。

  傅益瑶不愿处在父亲的光环下。她说:“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种使命感,那也就是父亲所教导的要做‘文化人’”。

  本报记者 姜小玲 通讯员 朱志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