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22本《功德录》塑造知荣明耻新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19 河北日报

  24年来,藁城市岗上村党支部书记郑梦辰坚持不懈地记录着村里不断发生的好人好事,真实地见证着这个"全国文明村"发生的喜人变化---

  6月8日下午6时30分,藁城市岗上村的广播喇叭再次准时响起,广播了近日村里涌现的好人好事。此时,村党支部书记郑梦辰像往常那样,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一笔一画地用毛笔抄写着《功德录》。4年了,他一直坚持不断地记录着村里发生的好人好事,厚厚的本
子已经写到第122本。正是在这一笔一画的书写中,岗上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378元,村集体年收入450万元,荣获“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桂冠!

  弘扬正气,力倡文明,122本《功德录》将10万多个文明故事汇聚成厚重的文

  明乡风,塑造出知荣明耻的新农民

  走进岗上村,目之所及,令人赏心悦目。街道平坦整洁,路旁绿树成荫,花香沁人;商贸街上生意兴隆,秩序井然;南北主街道西侧的墙壁上,一幅幅大照片展示着村里历年涌现的文明标兵……

  说起岗上村的文明,村民们的话语里透着自豪:“我们村连续20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俺村年轻人孝敬老人、老人支持年轻人,邻里团结互助,没有吵架骂街的”;“我们这下雪不见雪,大道小道不冻不滑”……

  然而,说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村里的情景,村民们却连连摇头:村里小偷小摸不断,今天你少一把菜,明天我丢几只鸡;骂街、打架现象屡有发生;还有些小青年不务正业,迷上了赌博……有一年,公安人员在岗上村破获治安等案件18起,抓赌竟达130多次。

  为刹住村里的歪风,时任党支部副书记的郑梦辰没少动心思。他是村里的“文化人”,爱看书。1982年麦收过后,他抽空阅读《东周列国志》,书里的一个故事让他心中一动:春秋时的蔡国曾经偷盗成风,虽严刑峻法仍屡禁不止,后蔡国国君对拾金不昧者施以重奖并亲自赠挂牌匾,盗窃之风渐绝。古老的故事触发了他的灵感:党支部要扶正祛邪,就该大树正气,倡导文明!

  恰逢此时,岗上村发生一件事:第四生产队夜间交公粮,从拖拉机上掉下一麻袋小麦,第二天早上村民范振国在家门口拾到后原封不动地交给了生产队。那时候,在生产队干半年农活挣来的工分,也换不来一麻袋小麦。大家都觉得范振国拾金不昧的精神确实难得。于是村党支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隆重表彰范振国,还用高粱秸扎了一个匾,写上“拾金不昧,无尚光荣”八个大字,敲锣打鼓地送到了范家。这就是《功德录》的开篇之作。

  弘扬正气,在村民心里播种下文明的种子。渐渐地,《功德录》上出现了许多令人感叹的事迹:村民康沙仁到北京办事,在火车站看到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事也不办了,先把孩子送回了石家庄;村民李安明捡到三匹马后,为寻找失主,自己掏钱在报上登广告;村民李文恒看见石津灌渠里有人落水,奋不顾身跳下去抢救……仔细翻阅《功德录》,连岗上人都诧异:哟,咱村里竟有这么多好人好事啊!

  文明的养成须从点滴做起。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一定碰得上,但举手之劳的小事却是天天发生。小学生范小强捡到一个网兜,主动交给了村委会,记下,大喇叭表扬;何年子为村幼儿园修椅子、秋千,不要任何报酬,记下,大喇叭表扬;张兵维主动给大街上的小树绑圪针避免了孩子们摇晃小树,记下,大喇叭表扬……

  就这样,24年间,10万多个文明故事汇聚成厚重的文明乡风,催发了岗上人内心崇尚文明的种子,塑造出知荣明耻的新农民。村民裴小三曾因盗窃被判过刑,刑满释放回村后,开了个小卖部。一天,他捡到一头小猪,交到村委会,村里通过广播找到了失主。这事被记入了《功德录》,并在大喇叭里多次表扬。裴小三找到村干部,流着眼泪说:没想到,大伙儿还把我当个人,我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一片心。他说到做到,不仅诚信经营,致富后还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去年村里修路,他一次就捐了1000元。

  荣辱刻心间,文明成习惯。《功德录》一开始是1本记3年,后来1年记3本,再后来,1年10本也不够记了。人们把在《功德录》上留名视为莫大的荣耀---那可是流传百世的一座碑呀。

  坚持创新,常抓不懈。《功德录》始终与群众的实践相随,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功德录》为何能够24年常记不衰,根植人心?岗上镇党委书记张平芳一语中的:"《功德录》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来自于群众的实践,始终跟着时代发展。"

  的确,在岗上村,人人都是新风尚的实践者,又是新风尚的报道员。不论谁受到别人的帮助,不论谁发现好人好事,都会随时、就近向村民小组长报告。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及各片小组长,也人人都是新风尚的发现者、记录员、广播员、评判员。

  1987年,村里两户人家因建房发生纠纷,村干部多次调解也无济于事。郑梦辰决定将这件事公布出来,请群众评理儿。从此,每天都有几个村民在大喇叭里对这两家发表议论。一天、两天、三天……没过多久,两家人再也坐不住了:远亲不如近邻,咱这是何苦呢,为了一点小事儿,给大家找麻烦?双方很快握手言和。这件事,让"道德评议"在村里见了效也生了根。

  到如今,岗上村的道德评议会权威非同一般,每年的"好媳妇"、"好婆婆"、"好青年"、"文明家庭"、"遵纪守法户"、"劳动模范"等评选,都由道德评议会主持。程序很严格,先由各村民小组道德评议会初评,尔后村道德评议会定评。评议的主要依据就是《功德录》这个道德"账本"。

  仔细翻阅《功德录》,你会发现,村里每一时期的大事都在上面留下了印迹,它已经成为岗上村推进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

  1988年修建村学校主动捐款人的名单,1996年抗洪救灾时捐款捐物的名单,每年按期交纳"三提五统"、农业税的名单,按照政策实施计划生育的名单,文明生态村创建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在《功德录》上留下了历史的一页。

  1989年麦收前村里下了四五天大雨,麦子没收割就长了芽,到了交公粮的日子,许多党员带头和群众一起把上年的好麦子都交给了国家,自己留下捂黑的麦子。

  文明和谐,其乐融融。小小《功德录》促进了村里的民主管理,谱写了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

  "《功德录》为全村人树起了文明标杆,对干部也就提出更高的要求。"郑梦辰告诉记者,村班子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实行民主,让民主说话,置自己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样才能登上群众心里的"功德录"。

  基于这一思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岗上村党支部一班人率先提出了"两公开一监督,"开我省村务公开之先河。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如今已发展为"十二公开一监督"。"其实何止是12项公开,在我们这里,任何事无论大小,都要经村民代表讨论通过。"村民代表魏米贵说。

  正是做到了这样,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农历逢一、六是村里的大集,400多个摊位怎样分配?小丰村在这里卖蔬菜的农民李杏菊告诉我们:"无论是村里人还是外村人,他们都一视同仁,每个摊位4米宽,画好了线,一季度一抓阄,抓到哪个位子占哪个位子,保证公道。"

  小事这样周到,大事更不含糊。村里所有的账目都按期公开,建学校、上项目、修路一律公开招标,每个月还把村干部及其子女的电费在大喇叭上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这些年,由于村里地理位置显要,前来洽谈的投资商多次找到郑梦辰送钱送物请求"关照",老郑总是俩字:拒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秋节前,一个开发商悄悄给每个村干部送了5000元的红包。第二天早上的碰头会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钱如数交到党支部。这些年来,村班子成员拒收钱物达数十万元。

  公开促进了干部的廉洁,也把民主的意识种进了村民的心田。在《功德录》上,村民对村里提的合理化建议就有很多。"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当然是功德一桩了。"郑梦辰说。

  民众的参与为村里的发展汇聚了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群众提出发展多层楼房建筑,既节约土地,又增加集体收入。经过村民代表讨论的规划通过后,村党支部把规划绘成彩图,绘制在中心街道,接受大家的监督。

  由于决策来自群众,符合群众利益,所以拆迁工作十分顺利。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次搬迁的60多户群众,都心平气顺。想搬到楼房的,由村民代表对其原住房进行估价,予以补偿,不想住楼房的人家,村里负责协调条件不低于现住房条件的平房。值得一书的是,搬迁中还出现了让党支部感动的捐房现象。"有的村子建新不拆旧,我们这儿搬到楼上的都主动把平房捐出来,给拆迁户住。"村民陈瑞钗家就是主动捐平房的户,她为此也上了《功德录》。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能主动捐房时,她爽快地说:"这有啥?因为大家都这样做呀。"

  本报记者 张素娟 史文通 张小林 霍晓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