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业大市迈向经济强市——枝江模式引来多方解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4:4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曾祥惠 小明 通讯员刘卫东 王诗东 杨子发

  

农业大市迈向经济强市——枝江模式引来多方解读(图)

  一个一无工业基础、二无矿产资源的传统农业大市,能否走上经济强市之路?

  枝江用自己的实践,作出了肯定回答:去年,这个市财政收入达4.95亿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多;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达3.18亿元,同比增长33%。2003年至2005年,枝江连续三年以经济发展骄人业绩,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十强”。于是,农业大市正在变成经济强市的“枝江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前来解读者有之,当事者应邀解读也有之。请看记者曾祥惠、小明,通讯员刘卫东、王诗东、杨子发的报道:

  [要闻链接]

  迈向工业化:“枝江模式”的多方解读

  

  省社科院专家解读:农业大市如何实现工业化

  去年9月10日,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宗发、邹进泰、彭智敏,在枝江进行深入调查后,向省领导撰写专题报告《农业大市如何实现工业化》,一位副省长批示:枝江为我省农业大市探索工业化之路提供了一个范例。

  专题报告写道:2004年,枝江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项目达65个,计划总投资42.03亿元,计划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与沿海地区相比,枝江不具备资金、技术和交通优势;和中西部一些县市相比,枝江不具备资源优势。枝江靠什么吸引外资?最大的法宝就是牢固树立“投资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靠优质的投资环境造就招商引资的“洼地”。近几年全市共投入2亿多元用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为引进和新办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枝江近几年共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44个,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先后有香港奥美、台湾鸿新、江苏绿康、浙江隆华、湖南亚华、日本甲东株式会社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枝江。这在全省县一级是少有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2004年,枝江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3元,大大高于全省2890元的水平。

  枝江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的产业集聚。油料是枝江的优势农产品,但全市油料产量不足5万吨。枝江形成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的油脂加工产业群,辐射至周边县市及四川、湖南、江西等地。台湾鸿新公司在枝江建成年加工水果、蔬菜5万吨的外向型龙头企业,有力带动了周边县市水果蔬菜的生产。

  经济日报撰文解读:看农业大市枝江怎样转型

  5月初,经济日报一位副总编辑从记者的情况汇报中,了解到枝江正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型,当即要求记者认真采写。

  经济日报记者钟华林采写的《农业大市枝江转型记》在5月18日经济日报一版重要位置刊发,引起国内许多县市的关注。

  经济日报的报道写道:农业大市枝江转型,首先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工业牵引力,把丰富的农产品变成工业的原材料。近几年,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形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形成了粮食、油脂、棉花、果蔬、水产品加工等5个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去年,全市龙头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一半,实现利税1.67亿元。

  其次是建设配套产业基地,引导农民把农田当作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来建设。他们根据全市东部平原和西部丘陵的不同特点,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把传统的农产品调整为工业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有27个农产品被国家认证为绿色食品。

  第三是完善风险联结机制,帮助农民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他们引导农民分产业建立协会,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组织开展资金、技术、信息、加工、销售市场化服务。目前全市已发展生猪产销协会、水产养殖协会等专业协会80多个,农村经纪人队伍达1万多人,网罗农户近7万户,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90%以上的原料。

  枝江市委书记王松华解读:城乡、工农何以统筹发展

  应新华通讯社特约,枝江市委书记王松华为该社主办的《高管信息》撰文,介绍枝江城乡、工农何以统筹发展。

  王松华写道:“枝江模式”,可以认为是统筹城乡、工农发展的模式。

  一是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枝江立足粮棉油、水果、水产、畜禽、蔬菜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50多个;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纽带,吸收龙头企业进入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果蔬食品工业园;积极引导农民与龙头企业链接,把农业基地当作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来建设,组织农民建设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各类农产品基地60余万亩。

  二是用市场手段组织农民。枝江加快电话、有线电视、电脑进村入户进程,建立枝江农业信息网站,每年发布涉农信息8000多条,接受人工、电脑语音咨询1.2万多人次,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同步安排生产计划;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采取“几提供一回收”、“以养种还贷”等方式签订生产合同,既使龙头企业有可靠的原料保障,又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全市建立健全了文化科技中心户示范网络、农业产业化联结网络、农资销售与农技一体化服务网络和农技人员公益性服务网络,从而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技推广体系。

  三是城乡联动促进发展。枝江按照半小时交通圈的思路,加大市、镇、村路网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按照防汛、抗旱、排涝三保障的标准,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一个市域,把工农互动,以工促农,以工哺农落到实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