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宁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6:56 扬子晚报

  “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确实有益,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太功利。”昨日,来宁出席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的各地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机构负责人及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在全球各地引发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在国内更是频频见到开办古代经典诵读班甚至开私塾的新闻,这种在学校之外进行的“经典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素质、加强经典文化在年轻一代的传承,但必须避免陷入功利化的误区。

  “经典教育”不影响“应试教育”

  “以前为看动画片而对父母百呼不应的孩子现在一喊就到,家长感到非常奇怪,询问孩子原因,孩子背起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指导中心天津办事处左主任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中心非常多:‘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改变了孩子挑食的习惯;‘衣贵洁,不贵华’让孩子们不再追求名牌,互相攀比。”

  “经典教育”让孩子在生活小事中不断改变,可谓润物细无声。然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高考”,家长是否会因为“经典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而放弃前者?大会现场“陪读”的一位10岁孩子的家长说:“应该不会冲突吧,我家孩子学习经典文化一年多了,理解能力加强了,也喜欢动脑筋了,功课不但没落下,由于养成了好习惯,成绩还提高了呢。”另一位9岁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这些经典文化富有哲学的美,我家孩子看问题的角度都不像以前那么片面了,表达能力也强了,在写作文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引用一些句子,文章更有深度了,这也是对他的考试作文得分有益啊。”

  “经典教育”≠“传统私塾”

  “‘经典教育’不就是读些《四书》、《五经》吗,那与古代的私塾有什么区别?”自从诵读经典一出现,这个疑问就没断过。记者就此采访了江苏省少先队总辅导员华耀国,他告诉记者,“经典教育”不是让学生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单纯地背诵,而是由教师将经典文化编成一个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在诵读经典文化篇目的同时,将篇目中的典故告诉孩子们。在一些以经典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中,除经典诵读课程外,还开设了武术课程和英语经典文章如《圣经的故事》、马丁·路得金的《Ihaveadream》等阅读课程。

  “经典教育”部分方法待改善

  不久前,一位珠心算教育专家提出,一些珠心算培训班过于功利,让孩子大量做计算,提高心算速度,以至于孩子离开了算盘就不会计算了。其实,眼下部分经典教育也出现了过于功利和方法不当等误区。记者采访还发现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经典诵读班的目的非常明确——让孩子不调皮,变得听话,而孩子是否真正理解经典篇目的内涵家长并不关心,这其实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如何让学习经典文化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兴趣而不是负担,也许是“经典教育”的推广者们必须研究的问题了。

  赵阳璐王妍妍秦小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