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相深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4: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潘多拉

  8月1日,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离任,留美博士、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杨卫接任(副部级)。据介绍,近三年来为中国公立大学领导换届的高峰,浙大是今年以来第10所更换校长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和杨卫一样,许多新任大学校长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以政府部门(教育部居多)司局级干部的身份“空降”
升任大学校长职务(8月8日《新京报》)。

  分析新任大学校长的两个特征,“海外留学背景”有助于他们建立开阔的国际视野,形成具有胸怀全球的大学治理理念,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以司局级干部身份“空降”升任大学校长,符合1949年后公立大学校长属于某一级别党政官员的惯例,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眼见上述两种情形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空降”到公立大学担任校长,我们还是觉得,这些大学校长身上似乎缺了点儿什么。

  一个突出的缺憾就是,在公立大学中,还比较少从本校教师中选任校长的先例,也尚未形成从不具有行政级别或官员身份的名教授、名教育家中选任校长的机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大学校长尽管可能有海外留学背景,回国后也在大学当过教授、系主任,但他自出任某某大学校长之后,就不是作为一名教授、教育家,专心致志为实现崇高的教育理想而兴办高等教育,而是作为一名政府官员,为了贯彻部门既定的教育目标而管理一所大学。出于一种自然的“经济人理性”,他在大学校长任上的所作所为,首先最有可能要向任命他、同时也赋予他权力合法性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而不大可能首先向大学及大学的师生负责。

  对于大学及大学的师生而言,是需要一名首先向“他们”(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的校长,还是更需要一名首先向“我们”负责的校长,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即国企领导的经营业绩传统上由政府官员评价,但政府官员既不承担经营风险,也不占有经营收入,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他们“事业心”的体现,所以无法保证他们对经营者的评价是“公正”的,无法阻止他们重用庸才,屏闭人才;由于国企领导对“上级”的依附感以及对官场的归属感,使他们难以像真正的企业家那样,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参照这个定理,我们看到,由于大学校长的命运也就掌握在主管部门手中,这就形成了他们对后者的依附感以及对官场的归属感,使他们难以像真正的教育家那样,把治理大学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近年来大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外界批评的焦点往往集中到大学校长身上,其实,大学校长们有时也是“无辜”的,时势和环境既然决定了他们难以把治理大学作为终生事业,我们又怎能要求他们对大学出现的种种问题负责呢?

  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在上世纪前半叶,中国长期存在着一个社会贤达群体,国立大学的校长是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大学校长们一般都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广泛的社会关系和为各种力量认可的社会声望,他们作为一种专门的力量,在文化、道德和社会进步方面起主要作用。今日之中国,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发育的逐步完善,类似的社会贤达群体也正在形成之中,从这些人当中遴选出一批有学识、有追求、富有建树、众望所归的杰出人物,聘请或任命他们担任大学校长,真正实现大学以主体资格自主办学、校长以教育家身份民主治校的理想,条件已经初步具备,时机正在趋于成熟。

  惟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方面当有放手让中国大学培养自己的“教育家校长”的胆识和魄力,当有为中国高等教育拓展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智慧和勇气。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