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假冒奥运特许商品惊现省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4:02 江南都市报
假冒奥运特许商品惊现省城(图)

骗子邮寄过来的假福娃奥运纪念章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南昌一市民险被骗走6400元北京奥组委提醒谨防骗局

  新闻提示

  昨日,本报接到市民举报称,有人在未经北京奥组委授权下,以某文化公司的名义通过电话推销假冒的奥运特许商品 ,如福娃纪念章或纪念邮票等。本报记者经过多方证实
揭穿了骗子的伎俩,同时在此提醒市民在购买奥运特许商品时应擦亮眼 睛。

  记者目击:假奥运纪念章制作精美

  “北京一家公司给我寄了一套奥运纪念金币和一套银币,后来我发现是假的,差点就被骗走了6400元”,9日上 午10时许,在省城铁街开店的市民龙先生向本报报料。

  在龙先生店里,记者看到了一个外表精致的绿色箱子,箱子里装有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邮票金银纪念章珍藏上、下 册,另外箱子内还有两份检验报告及一张用信封装好的“发票”。在珍藏册的上册,记者发现其外壳上有“吉祥奥运”几个金 色字样,里面有43枚直径为40mm的圆形“纯银”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图案分别为“奥运吉祥物福娃贝贝、欢欢、妮妮 等”、“福娃38种运动形象”图案,背面图案为“

北京奥运会徽”及“天坛”的背景图。

  银币是用盒子装着的,打开包装之后,记者掂了掂发现,这枚银币的重量还不及一枚1元硬币重。

  在两份检验报告上,记者看到,受检单位均为中国金币总公司,检测日期均为2006年1月29日。送检样品为纯 银纪念章、纯金浇铸题词及金箔画,委托的检测单位分别为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珠宝首饰产品检验站、国家金银制品监督检验 中心(上海)。纯银纪念章的检测结果是:43枚彩银纪念章重量为1337.4505克,含银量为99.9%;而纯金浇 铸题词及金箔画检验结果为:样品经检验含金量为99.9%,重20.08克。

  另外,记者还在箱子里发现了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和“中国金币总公司”联合颁发的典藏证书。

  好事上门:买奥运特许商品可先不付款

  龙先生说,7月下旬,他接到自称是北京时代新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来的电话,电话中一韩姓女子称该公司是全国 唯一一家有资格销售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吉祥物邮票、金银纪念章的公司,目前该公司正在发行有关奥运吉祥物邮票、金 银纪念章的珍藏册。对方又称这套珍藏册全球限量发行2008套,非常有收藏价值,且不向外公开销售,只在内部销售,还 说“外面”卖1万多元,我们公司只卖6400元,可先将货邮寄至您处,您收到珍藏册后再给我们汇款。随即,龙先生让对 方先把东西寄过来看看。

  市民质疑:珍藏册疑点重重

  “货到南昌后,我发现其中疑点重重”,龙先生说。7月22日,他打电话给韩某,询问是否把珍藏册寄过来了,对 方称已于7月22日发出。当他7月28日收到邮件时,却发现发货日期是7月25日,且发货地点不是北京而是河北保定, 他为此打电话问韩某,韩某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但却一直在强调公司的产品绝对是真的,如不相信可以拿去检测。

  龙先生告诉记者,收到邮件后,韩某经常打电话催他汇款过去,最近一次是8月7日。当时,他谎称说,珍藏册拿到 工商局去检测时,工商局工作人员称珍藏册是假的,所以就暂扣了。听罢,韩某有些心虚,之后就结束了通话。8日,韩某再 次打来电话要其提供工商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要找工商局工作人员理论。

  多方证实:珍藏册是假冒商品

  珍藏册是真是假,因珍藏册里有邮票和信封等物,记者于9日上午就此来到省

邮政局行业管理处采访。一李姓工作人 员在与中国集邮总公司相关部门联系后答复记者,中国集邮总公司没有与任何一家单位联合开发“吉祥奥运”珍藏册。此外, 李姓工作人员在咨询了中国集邮总公司相关负责人后表示,邮资封肯定不是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

  9日下午4时许,记者从北京奥组委特许处提供的网站上进行查找,发现121家被北京奥组委授权的销售点名单中 并没有“北京时代新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另外,北京奥组委特许处的工作人员表示,正规的销售点不可能打电话推销奥运特许商品,“北京时代新华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绝对没有北京奥组委的授权,他们所销售的产品肯定是假冒的奥运特许商品,该公司的行为已侵犯了奥林匹克知识 产权,北京奥组委将追究该公司的相关责任。

  消费提醒:购买时可登录网站查询

  这位工作人员还说,近日,北京奥组委已收到多起类似的投诉,他们将协同相关工商部门对造假贩假的不法商贩进行 严厉打击,也欢迎消费者拨打特许商品免费客户服务电话800-810-0010举报侵权行为。想要买奥运特许商品的消 费者可登录北京奥组委网站www.beijing2008.com了解商品详情、零售店店址和防伪标签识别办法等, 切忌在未经授权的零售渠道购买特许商品,以免上当受骗。文/图记者涂永辉实习生龚汉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