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首席评论:统计一再失真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4:3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滕朝阳

  今年上半年,若按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所公布的GDP计算,我国的GDP增幅为12%,并非国家统计局宣布的10.9%。这两个数据之间,相差了8048亿元的生产总值。专家表示,“还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准确一些”;造成GDP双版本除了技术层面的原因之外,主要还是地方报送统计数字时左顾右盼、层层加水。

  统计是一门很专门的工作,非专业人士似无权置喙;但统计工作又直接或间接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即便非专业人士也有知情权、关注权和议论权。从专家的意见来看,国家GDP与省级GDP数据出现巨大差距,主要责任在地方,主要原因在地方弄虚作假。这就是现象和问题的全部。

  事实上,据专家研究,国家GDP数据与省级GDP数据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从2000年到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数分别高出1.7、2.0、2.6和2.8个百分点。如果责任主体和差距成因与今年上半年并无本质不同,那么,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出地方政府在统计中的弄虚作假之风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在日益恶化。

  由弄虚作假导致的统计失真,正在引发一系列灾难性后果,而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对强有力地遏制统计造假还未建立信心。统计一再失真的第一个灾难性后果是,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统计产生信任危机。由对GDP统计数据的不信任,又很容易诱发相似的不信任,使人们对地方政府提供的其他重要数据产生不信任。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政府部门说的,与自己所感知的,总有不小的差距呢?之所以如此,可能真是统计工作中出了问题,但也很可能是人们的感觉出了问题———对政府统计不信任的潜在心态,往往遮蔽了人们对自身狭隘认知的反省。而对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信任,当是公众信任地方政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构成。政府提供的统计数据若不能取信于民,必然动摇、降低民众对于地方政府的信任。

  对地方政府统计数据的不信任,还可能衍生出另一种严重后果:一些社会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公众对政府统计的不信任心理,抛出一些可能更失真的统计数据,从而淆乱公众视听。在此情形中,社会公众茫然无所措手足,甚至对那些打着真实、科学旗号的所谓统计调查数据信而不疑。一般而言,公众更愿意听到也更愿意相信来自政府权威部门的统计信息,而当政府权威部门不出统计信息,或迟出统计信息,甚至出虚假的统计信息,又要公众如何自处呢?

  统计一再失真可以观察的第二个灾难性后果是,一些重大决策举措很可能因此偏离实际。统计是决策的基础,真实的统计是正确决策的基础,而失真的统计则可能把决策导入歧途。如专家所言,地方多报最典型的是投资,而投资规模与投资增长率历来是我们估计经济是否过热的最主要指标。如果地方投资的统计数据失真,则高层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决策就将陷入盲人骑瞎马的险境。但在事实上,地方政府总有虚报投资额的冲动,因为投资规模还是度量GDP的重要标尺,而GDP依然是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

  统计失真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或技术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统计一再失真既是不良政治生态的一个表征,反过来又推着政治生态向更消极的方向发展。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提出统计工作“不进假数”的目标是可取的,但显然,解决统计造假问题决非统计部门发力便能奏效。与统计工作相关的法规不是没有,“不做假账”的忠告亦犹在耳边回响,然而,若以GDP论英雄的指挥棒不倒,“数字出官”的简单化倾向不除,弄虚作假者一日三迁,而据实上报者往往得实祸,则统计失真的现象就不可能消停,而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还可能发展。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