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桑美”风暴中 时报采访车救援被困5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02 青年时报

  ◆求援消息飞向各防指、网络、电台

  ◆省防指指挥、副省长茅临生指示救援

  ◆全国数万网友热烈回应,伤员已获救

  

“桑美”风暴中时报采访车救援被困5小时

  19点50分,伤员从青年时报采访车中被解救出来,送往医院

  

“桑美”风暴中时报采访车救援被困5小时

  在已经侧翻的青年时报采访车中,救援人员正在紧急救护

  

“桑美”风暴中时报采访车救援被困5小时

  车外狂风暴雨

  

“桑美”风暴中时报采访车救援被困5小时

  现场示意图 制图:黄昕

  横七竖八的电线杆,漫天飞舞的瓦片、砖头,苍南县金乡镇郊外村龙金大道上,青年时报的一辆白色新闻采访车内,一名黄姓妇女躺在丈夫怀中,手臂上断裂的血管在不断地流血。同时,时报摄影记者、驾驶员及一名当地卫生院的医生不停地向外界求救。

  昨天下午3点多,时报采访车在护送一名伤者去医院抢救的路上,一根电线杆突然倒在车前方,而车后是倒地的大树,车子前后受阻无法动弹,被困在半路上。风雨肆虐,伤员生命垂危,维系这个临时救护所的,只有时有时无的手机信号。

  一时间,求救信息飞向省防指、温州市防指、温州电台、温州网、浙江在线网、搜狐网、新浪网,一个小时内,已有数万人关注此事,网友们从全国各地发来各种营救办法以及温暖的祝福。省防指指挥、副省长茅临生获知此事后,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营救。

  5个小时后,伤员被从风雨中赶来的救援人员送往医院,脱离生命危险。新华社专门播发了本报记者营救伤员被困的消息。

   接送伤员途中被困

  昨天下午3点,时报摄影记者姜胜利到了舥艚镇政府。超强台风“桑美”的逼近,让小镇的气氛紧张起来。镇政府大楼内,不断有请求救援的电话响起。此时,又有当地居民受伤,但镇里再也派不出救援车。

  “再也没有车可以派了,镇政府领导跟我们商量,征用我们的采访车赶去救人。”人命关天,姜胜利和司机许国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任务:送一名被碎玻璃砸伤的当地百姓去医院。

  车到舥艚镇卫生院,卫生院的医生正在忙碌地救治伤员。此时,一名叫黄满玉的妇女因外伤而割断的血管不断往外流着血,简单的包扎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不及时救治将带来生命危险,而卫生院却因为停电陷入了一片黑暗中。

  “和医生商量后,我们决定把这名受伤较重的妇女送到附近大一点的医院去!”姜胜利说。

  从舥艚镇卫生院开出约八公里,进入金乡镇郊外村的龙金大道,这时,一根电杆突然倒下,横在了采访车前。许国良见情况不妙,准备马上撤退。这时,路边的一棵树又在狂风中倒地,把采访车夹在了中间。

  还没来得及犹豫和思考对策,采访车连同车上的5人被困在了呼啸的狂风中。这条叫龙金大道的马路上,一时之间除了飞落的瓦片、玻璃和倒塌的房屋发出的巨响,再也见不到任何人影。采访车正好困在一家工厂门口,很快,工厂的外墙也在风雨中迅速倒塌,飞落的砖头不停地砸在采访车上。

  情况万分危急!

   温州电台紧急插播救援信息

  “现在情况非常危险,我们担心伤员失血过多危及生命。”下午4点半,在先后向当地110、120、镇政府求助后,姜胜利向报社打来电话。

  17:30,后方记者向温州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求助。得知情况后,温州电台的工作人员马上在节目中插播了紧急救援信息,并致电温州市防汛办和110报警中心请求救援。

  数万网友送来关爱

  与此同时,温州BBS上出现求助帖子,没过多久,帖子的浏览量超过了3000人次。采访车上的伤员和记者让温州网友的心悬在了嗓子眼,网友们找来了防汛办及其他主管部门的电话,并帮忙联系救援。

  “告诉被困的人员一定要稳住,意志力很重要!”

  “为他们祈祷吧,好人一生平安。”

  时报记者被困台风中心的消息,被搜狐、新华等网站挂在首页醒目的位置,引来全国各地网友关注。青年时报视觉搜狐博客(http://qnsblook.blog.sohu.com)点击率在几个小时内达到4万多次,网友跟帖400余条。中国博客网(http://www.blogcn.com)消息也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成为首页最热点话题。

  上万名网友的祈祷和支持汇聚成一道暖流。而采访车里,姜胜利和许国良一边稳定伤员的情绪,一边尽可能地联系外界,以求尽快脱困。

   救援车也多被困在救援途中

  就在被困者焦急等待的同时,各方的救援也开始紧张地进行。当地警方、防汛办、团委、边防官兵……不断地想方设法进行救援。

  “110警车根本进不到这里,他们只好撤回了。现在,我们最需要几顶头盔和一副担架,或者是一辆工程车!”就在各方救援紧张进行时,焦急的姜胜利在探了一下周围的情况后这样告诉记者。由于风雨中能见度很低,加上倒塌的房屋和电线铺满了路面,普通车辆根本开不进龙金大道。

  18:30,搜寻采访车的舥艚镇政府领导依然没有办法靠近龙金大道。而当地防汛办的救援车业已全部开出,而且大多被困在搜救的途中。

  “尽快把伤员救出去,我们呆一个晚上也无所谓。”姜胜利一遍遍重复这句话。伤员由于失血较多,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茅临生副省长作紧急救助指示

  19:20,各路救援车辆依然在努力靠近之中,此时,距离采访车被困已经接近4小时。

  万分紧急时刻,获悉此事的茅临生副省长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将此事交由省防汛指挥中心处理,苍南县防汛办再次组织救援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搜救。

  19:30左右,救援车终于靠近了龙金大道。由于救援车一路搜救了多名被困群众,不大的车厢已经人满为患。

  “先带伤员离开!”姜胜利拿出了车里惟一的一件雨披,裹在伤员身上。

  伤员被抬到停在不远处的救援车上,并被迅速送往苍南第三人民医院治疗。送走了伤员,姜胜利终于舒了口气。

  20:40,舥艚镇政府的救援车返回龙金大道,接回在黑暗中等待的姜胜利和许国良,此刻,他们才感到有些饿了。

  舥艚镇依然在停电的黑暗中承受暴风雨的袭击,而我们最前线的记者,仍在继续记录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坚忍,今夜难眠。

  【相关】

  营救伤员路上,救起10位被困群众

  □时报驻温州记者 甘凌锋 口述 时报记者 柴鸿 整理

  一条直径约3厘米的麻绳将苍南县舥艚镇政府和镇人武部大楼连接起来,之间50米的距离,我和同行的舥艚镇人武部陈部长走了近15分钟。“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台风。”陈部长说。

  16点10分,我收到同事姜胜利的求救电话:采访车在送伤员赶往医院的路上被困。我赶紧与舥艚镇纪委许书记联系,许书记多方联系后,得知镇里车辆都去抢险了,暂时无车可派。

   感觉大风要将车子吹起来

  16点50分,经过舥艚镇政府的协调,舥艚镇派出所副所长郑军、民警潘孝汪、司机吴伟力和一位民兵带着记者前往救援。车辆朝钱库镇方向驶去,沿途看不见一个人影,公路上倒下的树阻挡了交通,刮过来的大风,感觉能将汽车吹起来。

  沿路经过的村子中,一些房屋已经倒塌,路上都是砖头和碎瓦片。17点20分,在河头村村口,车子被倒塌的电线杆阻住。

  此时,我们发现,一名30多岁的妇女领着六个小孩,蜷缩在路边的一间茅草屋里。司机赶紧把车开到妇女身边,将他们接进车里,本来就狭小的车里显得更为拥挤,被暴风雨惊吓的孩子们显得十分慌张,一片哭声。

  车子行驶了两三百米,终于找到一间房子。刚打开车门,狂风裹挟着暴雨就凶猛地冲入车内,民警将妇女和孩子送了过去,房子里的人也迅速打开窗户将小孩和大人接进屋内。

  17点35分,此时,台风刚刚在不远的马站镇登陆10分钟。雨越来越大,从空中倾盆而下,风发出狂啸,坐在车里,感觉像坐摇摇车,有随时被掀翻的感觉,司机说,前面没有路了,赶紧先回舥艚吧。

  无奈之下,我们的第一次营救,无功而返。

   第二次营救路上再救三名群众

  

  回到舥艚镇,此时的风力已达到17级,连镇政府的自动铁拉门也被刮倒在地,大楼内本来密封很好的窗户玻璃也严重渗水。从窗里往外望去,路上行道树被台风刮得倒下来。

  40分钟后,舥艚镇政府决定进行第二次营救,由纪委许书记带队。

  19点10分,车到钱库镇,一位穿着灰色雨衣的行人艰难地在台风中行进,我们赶紧将车靠上去,把他接上车,他说家里进水了,想去亲戚家避避,没想到路这么难走,我们绕路将他安全送到。

  车行不久,我们看到一男一女互相搀扶着行走,雨伞已经被刮走。我们将车停下,把他们送到了安全地带。

  19点40分,营救车辆到了被困采访车附近,但接近他们还需步行10分钟,营救人员闯进入风雨里,艰难靠近了被困采访车。他们先将车上的伤者黄满玉搀扶下车,和黄的丈夫及同车的医生,一起将伤者转移到车上,迅速赶往钱库镇的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截至记者22时发稿时,伤者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新华社昨晚刊发消息:

  青年时报采访车运送伤员被困

  据新华社 记者从温州市防汛指挥部了解到,一辆正在温州苍南采访报道的抗台采访车在运送一名伤员前往医院途中被困,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据了解,被困的车辆属于青年时报。10日晚,该车在苍南县金乡镇采访过程中,因当地政府临时找不到车辆送一个在台风中受伤的居民去医院,该采访车主动请缨。在送伤员赶往医院的路上,前面一根电杆突然倒下,砸到了车。后面又一棵大树倒下,车子被困中间,动弹不得。随着风越来越急,雨水越来越大,车子被水冲得侧翻在地。

  车上有温州受伤市民及其丈夫,当地卫生院医生一名,报社摄影记者一名,报社司机一名。五人目前退避在事发点附近,无法移动。

  由于风雨太大,积水太深,去救援的汽车无法到达,目前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 (备注:昨晚8时伤员已获救)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向红英 文 特派记者 姜胜利 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