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地震台频频“搬家”让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27 扬子晚报

  近日,一座国家级地震观测台被开发商夷为平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为此走上法庭索赔50万元,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记者从省地震局了解到,近年不少地震台被迫频频“搬家”,给地震防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隐忧。

  记者不久前随省人大前往苏南某市考察地震设施。该市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连遭两次迄今为止江苏记录到的震级最强的地震,其中的一次让该市一半的经济总量灰飞烟灭,
因此被列入国家重点地震观测点。由于城市大规模开发,这个有30年历史的国家级地震台竟然两次迁移。2003年,一条高速公路没打招呼就“路过”此处,地震台首次搬迁;次年,在选定新址、建设尚未告竣之际,政府又把地皮卖给了房产开发商,地震台只好再次搬迁。在考察的另外几个城市,不少地震台站被工地包围,正常观测已被完全打乱,搬迁已是早晚的事情。

  省地震局局长丁仁杰在一份提交给省人大的汇报材料中透露,全省15个省级以上的地震观测台中,有7个在搬迁或者即将搬迁。全省总共104个大小地震台站,不少小观测站由于让位房地产开发无处立身而成了“流动哨所”。

  据省地震台的专家介绍,地震观测复杂而敏感,涉及地磁、重力、脉冲、地下流体等多种因素,容不得半点干扰,有时钢筋堆也会带来磁场偏差。法律对农场、重型机械、建筑物等干扰源有明确的距离规定,如飞机场至少要5公里之外,甚至对抽排水都有严格规定。地震台一经建成,就应标注为永久性建筑,除非省级以上的重点工程。

  不少地震台正常的工作环境已经日益被推土机和打桩机惊扰。上文提到的苏南某市的观测站,当高速公路施工时,所有的观测都出现了误差,只好被迫搬迁。而有的城市无视地震台的抗议,在周围上马工业项目,结果是地震台被“赶走”。

  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陈裕斌副主任告诉记者,地震台搬迁,不光重新选址困难重重——它需要对地形、环境作严格细致的考量,而满足条件的地块已经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此前几十年的观测资料将因此废于一旦,损失巨大。

  2001年,我省某市发生一次强烈有感地震,社会各界迫切需要了解,是否会有更大的破坏性地震,但是距离震中最近的两个地震台,却因为干扰已经难以正常工作。地震专家说,地震观测必须多年不间断进行才能科学预测。南京地震台面临搬迁时,多年资料成废纸,不少一辈子甘守清贫为此付出心血的老工作者不禁难过流泪。

  江苏是我国东部地区中强度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省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位于国务院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加之人口稠密,财富高度聚集,如果只顾埋头建设而疏于防备,地震一旦降临,再大的成果也会化为乌有。作为预防最重要手段的地震观测台屡遭破坏,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的警觉和重视。

  本报记者燕志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