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安顺昨到团市委系统调研,要求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更好服务青年 团组织要深深扎根青年之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9:35 上海青年报

  ●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加强共青团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最广泛地覆盖青年、凝聚青年,最有效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

  ●要充分认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共青团开展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构建和谐社会、迎接世博会、建
设新郊区新农村等发挥生力军作用,在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

  ●要充分认识上海青年发展的新变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挑战,进一步拓展共青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密切与青年的联系,使团组织深深扎根于青年之中。

  本报讯(记者蔡玲玲)昨天,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专程就上海共青团与青年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与团干部和青年代表亲切座谈交流,并视察青年报社、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团办实业单位。王安顺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共青团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要在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在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上下功夫,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自身建设的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取得新成绩。

  ■走访

  深入基层了解青年思想

  昨天一早,王安顺在市委副秘书长刘卫国、市政治文明办常务副主任施凯、团市委书记马春雷等陪同下,到团市委系统调研。在青年报社,王安顺详细询问了报纸的采编、发行、广告等方面工作。他希望青年报继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优秀的新闻人才,加强管理,探索经营发展的新路,把青年报越办越好。临走时,王安顺还与青年报社领导班子、优秀青年编辑记者一起合影留念。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团干部上海培训基地,也是共青团参与上海服务全国的特色阵地。当获悉100名青海团干部正在这里参加免费培训时,王安顺特意来到他们中间,与他们亲切交谈,并接受了学员代表敬献的哈达,他嘱咐团市委同志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悉心周到的服务。在听取了青干院校园建设、课程设置、青少年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后,他强调,青干院要充分整合上海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为培养共青团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服务;要继续加强青少年研究和团干部培训工作,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努力办出特色,为上海和全国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干部。

  下午,王安顺又来到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先后视察了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少年科学院、人才培训广场、青年国际广场等。他一路走一路看,详细了解有关情况,亲切慰问工作人员。在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王安顺与正在举行研讨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就加强社工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在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王安顺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平台网络运行情况,听取了相关个案介绍,充分肯定公共服务平台在服务青少年中的积极作用,并希望团市委努力将小的平台做成大的事业。

  ■座谈

  勉励青年要建功立业

  调研期间,王安顺与宝山区、青浦区徐泾镇、华东师范大学、向明中学、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汽集团、建工集团、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单位团组织和“相约四季”俱乐部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基层工作情况和各类青年群体的特点及需求。

  王安顺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市共青团组织在市委和团中央的领导下,以《团章》为准则,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有新的发展,推进青年工作有新的探索,加强自身建设有新的成果,为上海“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安顺强调,青年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加强共青团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核心,最广泛地覆盖青年、凝聚青年,最有效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紧跟党走在时代的前列。要充分认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共青团开展工作提供的新机遇,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构建和谐社会、迎接世博会、建设新郊区新农村等发挥生力军作用,在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伟大进程中建功立业。要充分认识上海青年发展的新变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挑战,进一步拓展共青团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密切与青年的联系,使团组织深深扎根于青年之中。

  王安顺要求,全市广大团干部要按照《团章》的要求,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正确的岗位意识和强烈的进取意识,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优秀青年工作者。

  马春雷主持座谈会并强调,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领导对上海共青团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工作体系,努力做到体现党的要求、符合青年特点,适应社会形势的要求、突出团青组织的特色,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创造性地落实市委的要求,为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团市委副书记徐枫、李跃旗、王宏伟、陈凯,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吴仁杰,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蔡忠,以及团市委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基层团组织和青年组织代表等参加了座谈。

  ■探索

  创新增强团组织凝聚力

  本报讯(记者蔡玲玲)在昨天下午的座谈会上,基层团组织代表向王安顺同志汇报了基层团建的工作情况,以及基层团组织在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工程中所做的探索。

  事业凝聚: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团委关注青年事业发展需求,依托园区创业中心,设计策划了“张江创业论坛”、“投融资俱乐部”等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的项目,在服务“科教兴市”主战略中有效地凝聚了知识青年。

  思想凝聚: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华东师范大学团委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题活动,以社团党团建设和“选苗育苗”

  为抓手,为培养“党的人”奠定基础;向明中学团委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中探索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服务凝聚:为满足交际面狭窄的青年白领交友需求,南京西路社区团工委发起成立了“相约四季”俱乐部。现有4000多名白领会员,每年组织白领外出旅游,还组织参与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满足白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青浦徐泾镇团委则加强青年中心建设,为辖区青年提供团务管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青少年维权、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目前已发展会员1324人,团体会员5家。上汽集团团委深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有万余名青年获得技能晋级,为近300位优秀青年创造机会参加高一等级破格鉴定,开展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工作,形成加快青年技能晋升的政策突破,服务青年职业发展需求。

  组织凝聚:为了覆盖更广大的青年,“三联系”是宝山团区委在创新组织动员模式中的一种尝试,即团区委委员(候补委员)联系团代表,团代表联系团员,团员联系青年。经过一年多的运转,“三联系”已经建立起近8千人的联系网络,形成了紧急反馈、日常沟通、书面意见、调研等不同反应渠道。以“外口”、“两新”组织和社区中的青年为重点联系对象,覆盖原先共青团工作的薄弱点。

  ■侧记

  青年报人备受鼓舞

  本报讯(记者蔡玲玲)新中国的第一份青年报、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和指导、57年的光辉历程———昨天一早,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在青年报社仔细听取了报社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详细汇报。王安顺与青年报社的领导班子与采编骨干们亲切交谈,给予了青年报人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让青年报人备受鼓舞。

  展示小平亲笔题字真迹

  青年报社社长、总编辑吴烨宇拿出了报社珍藏的邓小平同志为青年报亲笔题写的报头原件,向王安顺同志汇报说,新中国的三代领导核心都为青年报题过词,毛主席题写的报头沿用至今,特别珍贵的是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报名真迹还在报社保存。面对这份珍贵的原件,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青年报所承载的历史重任。

  随后,报社领导向王安顺同志详细汇报了青年报社的历史和发展。包括青年报作为新中国第一份青年报的诞生过程,服务于不同历史阶段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发展至今成为一份服务大都会最活跃人群、青年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日报的定位;包括报社下属众多品牌———生活周刊、学生导报、青年社交、团的生活、WHY网等发展情况。王安顺特别关注报社新近创办的新媒体———《为WHY》电子杂志。

  关怀青年采编人员

  在认真听取报社领导关于青年报社发展的详细汇报后,王安顺同志翻看起本报青年特色鲜明的典型报道,包括《复旦毕业生回乡卖鸡蛋》、《今天我们怎样成长》、《助困难学子回家过年》等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的报道,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报社青年记者摄影展。

  随后,王安顺与在座的青年报社年轻采编骨干进行了亲切交流。王安顺同志仔细询问了本报首位首席记者顾盈华的工作学习情况,向新近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朱文娟表示祝贺,还亲切勉励了其余的年轻采编骨干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