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锔盆锔碗申报文化遗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0:06 华商网-华商晨报

  

锔盆锔碗申报文化遗产(图)

  

锔盆锔碗申报文化遗产(图)

  老锔匠王振海在表演锔活秀■本报记者傅广新摄

  “锔盆锔碗锔大缸小孩儿的裤子掉水缸水缸有个小金鱼红嘴巴绿嘴唇你说逗人儿不逗人儿”,还记得这首童谣吗?如今这门锔活秀的手艺有了传承下去的希望———

  晨报抚顺讯(记者傅广新)妈妈拿着两瓣儿的瓷碗到村头,锔匠老人把瓷碗拼在一起后,锔上了几个小钉……这个镜头出现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

  昨日,记者获悉,这项几近失传的手艺已经由抚顺民间艺人王振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振海告诉记者,“这门在我家传了十三代的手艺应该得到肯定。”

  老锔匠的骄傲:裂纹很少断开,这就叫“手艺”

  “现在打碎饭碗菜碟就顺手一扔,过去可不行,那是要千方百计加以补救的。”

  王振海说着便坐在了小凳上,“锔匠的手是不能有一点颤抖的。”

  他先把一只破碎的瓷盘裂缝对准,用彩笔描好位置后,将金刚钻尖部对准裂缝一侧,把手心中的小碗反扣在钢钻上压牢,然后用弓弦在钢钻杆上绕上一圈来回拉动,钻头被带动旋转飞溅出细细的瓷末。

  裂纹两侧每钻成一对眼儿,王振海就取出一个小锔钉,两端钉脚摁入钻眼,用小巧的铁锤轻叩两下,锔钉就牢牢紧扣入眼。如此反复钻扣,使锔钉密密麻麻扣满裂缝,一只摔破的瓷盘就锔好了。

  “因锔钉松动而裂纹断开的情况很少出现。”老锔匠骄傲地说,“这就叫‘手艺’。”

  老锔匠的忧虑:我可能是这门手艺的最后边沿

  王振海的锔活手艺是从爷爷那学来的,“我们家祖传十三代都是锔匠,而且是做细活的。”王振海说的“细活”其实是指“锔活秀”。

  “‘锔活秀’源自清朝的八旗子弟。”王振海说,“八旗子弟‘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泥壶失手碰裂,便找锔匠修补,锔匠师傅可以利用裂纹的走向因势利导,用金、银、铜、铁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束桃花,稍经打磨,甚至可以身价倍增。”王振海笑笑说。

  “到了民国年间,‘锔活秀’简直登峰造极。”王振海说,“很多玩家有意在新紫砂壶中装满黄豆,注水浸泡,利用黄豆遇水膨胀之力将壶壁撑裂,再请锔匠用银钉锔成画纹,甚至连壶口、壶嘴、壶柄都趁机加以纹式包嵌,已经上升为一种锔嵌的手工艺术了。”

  说着说着,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忧虑:“现在就只有‘没有金刚钻少揽瓷器活’这句俗谚还在口头流传,如果我们这个手艺绝了,这句谚语也就没有生活原型了。”

  “我可能是这门手艺的最后边沿。”王振海叹着气。

  老锔匠的希望:加强保护才能让手艺传后世

  王振海说,1964年爷爷去世时,他才11岁,后来因为生活的变故,爷爷留下的锔匠挑子被烧了,只有老金刚钻和小锤等十几件工具幸存下来。

  “那时候我也只能在农村默默练习,为朋友和收藏者修补古旧瓷器。”王振海告诉记者,“我在古旧瓷器这行里20多年所知所闻,到目前还没有第二个做锔补修复老瓷器的人了,连儿子都不愿意学。”

  “绝活老匠人先后离世,人死艺绝。”老艺人狠狠抽了一口烟边咳嗽边说,“要使这门老手艺传于后世,必须尽快加强保护啊!”(奖励线索提供者郎先生3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