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 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0:30 新华网

  部 门争权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两部委相继介入 卡拉OK版权收费谁说了算

  新京报:针对卡拉OK版权收费,国家版权局和文化部两个部门相继高调介入。

  一方是著作权的集体管理机构,一方拥有卡拉OK厅的管理权,谁是收费主体,争论愈演愈烈。而争论的背后,是巨额收费管理成本的“大蛋糕”,民间测算收费可达20亿元之巨。

  目前,谁将成为这块蛋糕的主人,仍存变数。或许只有合作,才是可行的途径。 >>点击详细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考试互不认账!教育厅和人事厅争的是权还是钱?

  新华论坛:一边是教育厅组织的信息技术考试,一边是人事厅开展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个声称列入继续教育的考核内容,一个宣布与职称评聘挂钩。虽然考试的名义和目的各有各的说法,但考试内容却大致相同。

  在福建省,几年来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为一项中小学教师计算机水平考试的“权属”问题僵持不下,夹在两大部门间的广大基层教师左右为难,叫苦连连。 >>点击详细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深圳市城管队员遭街道办城管当街扒裤 受辱可能因越界执法

  

  南方都市报:7月31日下午,深圳市城管联动执法大队在龙华执法时,遭遇到意外情况:龙华街道办城管执法队数辆车卡死市城管执法车,质疑他们的合法身份。据目击者反映,当时30多人下车开始殴打市城管执法队6名队员,并当街将他们的裤子扒下,还将他们扭送到当地派出所。 >>点击详细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五名市城管执法队队员仍被鞋带皮带捆绑着,裤子也掉到了膝盖以下。 徐文阁摄

  各 界 评论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网友热评:考试"撞车"怪现象暴露出什么?

  新华网友 :试已成为赚钱的工具,有利大家就抢,有责大家就推。种种巧立名目或冠冕堂皇的合法敛财,令基层单位与工作人员苦不堪言,但上级各机关却是乐此不疲,原因就一个字:钱。

  新华网友:上级单位太多,每个部门都想从老师那里捞到好外,想方设法搞各种考试、学习、比赛来收钱,基层教师苦不堪言。又要搞教学,还要应付考试、学习等,而且收费越来越高。农村老师并不富裕,为什么要把黑手伸到他们的口袋里?

  新华网友:考试经济是个冠冕堂皇的大蛋糕,在钱的问题法则面前,教育部门和人事部门任何为自己辩解的理由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之所以抓住不放,就是把权力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点击详细

  相关新闻: “考试热”的背后有多少部门利益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辛辣时评:部门利益争夺在扒谁的裤子

  上海证券报:现在不少权力部门直接参与到了利益争夺当中,且表现得极为露骨。与市场中的其他利益主体不同,有关部门参与利益博弈凭借的是公权力,而公众赋予政府有关部门权力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非让它们牟取私利。有关部门乃至有关部委,是市场的管理者而非市场中的一个单纯的利益主体,它们凭什么参与收费?凭什么拿公权力参与利益分配? >>点击详细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从“城管扒裤”看权力相轻

  东北新闻网:目前发生的“权力相轻”案例,没有一起是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发生,相反全都是“私利冲突”——这种私利在“绝对权力”看来本来应该能够轻松获得,但另一种权力的出现却阻挠了私利的实现:比如太原警察打死北京警察中的“警察有权闯红灯”,比如山西侯马刑警打交警中的“刑警有交通违章豁免权”,比如深圳城管打城管中的“我的地盘我做主”。 >>点击详细

  有益 尝试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多部委会战收入分配改革 防部门利益掣肘成关键

  南方网:发改委这个庞大的方案和政策框架,牵涉到中央14个部委和单位。如此一台巨型的改革机器怎样“动”起来,各个零件怎样有条不紊地运作,着实让决策层头痛不已。

  “由发改委牵头,14个部委和单位分工负责,这样便于政策间协调形成合力”。汪玉凯主张说。

  有关意见也在考虑适时成立国家高层次的统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机构,综合协调和组织对各级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关键不是再另设专门机构,“现有的机构完全可以做了,关键是做好分工和协调,从通盘考虑上理顺实施机制,避免部门利益的掣肘。” >>点击详细

  

为利争权愈演愈烈公权力岂能为自留地服务?
广东首行立法指引制度 部门利益"私货"难进立法

  法制日报:广东在全国首行立法指引制度,目的是摒除部门利益干扰,增加立法过程的民主科学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也正是怀着相同的愿望,本报派出记者对这一制度的试行情况和效果进行采访报道,以期能为更多良法的诞生探索道路。 >>点击详细

  来源:综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