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55个少数民族喜迎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7:1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今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的日子。位于北京城区东北部、素有“中华民族博物馆”之称的中华民族园,日前通过举行押加、板鞋竞走、跳竹竿、上刀山、摔跤等各种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来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大清早,当北京市民都还在熟睡的时候,160多名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运动员就已经聚集在中华民族园北门外的广场上做起了民族韵律操。只见运动员们动作整齐、统一,
而且还不时地变化着队形。原来,为了迎接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两周年,中华民族园里的少数民族自发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这套民族韵律操就是由他们集体创作,融合了中国藏、蒙、纳西等8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不仅动作优美,而且易学易练。

  韵律操表演完后,记者跟随着少数民族运动员们进入到中华民族园内。中华民族园可谓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一个“大家庭”。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自然景观和村寨建筑,而且还可以欣赏到他们的风俗活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藏族园区。在园区内,两名身强力壮的藏族小伙正在举行藏族的押加比赛。押加是中国藏族地区最普及,也是最受藏族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通常是两人进行,双方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背对背将绳子经过腹部从裆下穿过,然后双手着地趴下。绳子中间系了一块红布。当开始的口令一下,两人便奋力向相反方向爬,直至一方将绳子上的红布拉过规定的界限获得胜利。不一会儿,一位名叫才让尖措的小伙子获得了胜利。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在押加比赛中获得胜利,除了赢得获胜者的荣誉之外,还有一个在当地人看来相当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年轻人比赛的活动,获胜的(人)就(被)称为勇士,(同时)也是姑娘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告别了藏族园区,我们被远处传来的此起彼伏的口号声所吸引。走近一看,是一群傣族的姑娘、小伙分成三个队正在进行板鞋竞走比赛。板鞋由两块木板构成,每块木板上分别有四个脚套,四个人分别把脚放在脚套里,通过他们的相互配合,统一步伐向前走。只见傣族姑娘和小伙们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向前迈着一致的步伐。三个队你追我赶,没有一个甘于落后。如此紧张、精彩的场面引得在场的游客掌声连连。

  板鞋竞走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是由壮族发明和创造,目前已经被其它少数民族所接纳。而这项运动的由来,在少数民族中还流传着一个故事。中华民族园活动部主任李国生先生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壮族土司(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者)训练他的部队去打仗,一开始总是打败,后来土司发现他打败仗(的原因)是他的士兵不能够很好的团结,相互配合,然后他就发明了这个(指板鞋竞走),在训练的过程中所有的士兵能一起喊出节奏一起走。这样他把他的部队训练成步调一致,均按统一的方向,统一的命令去完成任务的这么一支有铁的纪律的部队。(所以这项运动)主要是训练人的团结,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来完成一项工作。”

  在苗族园中央广场上,竖立着一根由72把锋利的钢刀搭成的铁柱,苗族把这根铁柱叫做“刀山”,而赤脚攀上这座“刀山”正是苗族众多传统体育运动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项。

  伴随着锣鼓声,一位年近30岁的苗族男子赤脚开始向上攀爬“刀山”。只见他不慌不忙,一步踩稳了再上一步。在攀爬的过程中,还不断地表演“金鸡独立”、“倒挂金钩”等惊险刺激的动作,引得现场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不一会儿,苗族男子就顺利地爬到了“刀山”顶峰。

  这名男子来自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名叫忠奎。他从十几岁就开始练习这门绝技。十几年过去了,在外人看来如此高难度的上“刀山”如今对于他来说已经犹如走路一样容易了。

  在观看苗族上“刀山”的时候,中华民族园里还同时进行着其他的体育运动,有景颇族的跳竹竿,蒙古族的摔跤、土家族的高脚马等等,大多数的体育运动不仅少数民族自己参加,同时也邀请游客积极参与到其中。

  离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还有两周年的时间,中华民族园里的少数民族们却都已经迫不及待了,他们希望通过展示各自的民族体育文化来表达他们对奥运会的期待.

  一位佤族的小伙子说:“2008年毕竟是北京奥运会,也是我们中国第一次申奥成功嘛,我们肯定也很开心、很期待。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佤族很想参加(奥运会),也很期待,但愿有机会吧。”现场一位白族姑娘说:“我们非常期待奥运会的到来,我们(希望)多展示一些体育项目,多展示一些白族有特色的东西来迎接奥运。”蒙古族姑娘小伙子齐声说:“北京欢迎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