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美台风记者采访手记:狂风暴雨中救出5村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1:20 东南快报 | |||||||||
10日上午,我们一行4人出发前往福鼎,负责报道此次台风“桑美”,但途中就遭到台风的层层阻挠:路边被风刮倒的大树横在采访车前……越往前走,风越大能见度越低。采访车左右摇晃着,最终停在一个泥石流前面…… 不得已,我们只好掉头往回走,采访车一路颠簸,到了前岐镇的园兰村。
狂风暴雨中我们救出5村民 园兰村是个村居很分散的村落。为了躲避台风,家家户户紧闭大门,不少人支起木头顶住房门。 马路边,一位慈祥的老妈妈开门让我们进去避风。 “哎呀,快帮帮我,我家房顶被刮翻了,要塌了,那边还有人没出来。”正当我们准备进门时,一名妇女慌张地从老妈妈门前跑过,边跑边大声叫喊。 “别急,人在哪里?快带我们去。”听到叫喊,我们顶着狂风迎上前去。 妇女停住了奔跑的脚步。她的全身已经湿透,见到我们,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紧紧拽住我们的手,拉着我们往路边的一栋民房跑。 我们一路奔跑,双脚却没了方向。 突然,被风刮起的瓦片向我们头部砸来,顿时裂成了些许小碎片。我们还在摸着隐隐作痛的头部时,“哗——”一阵风响,又一堆瓦片、砖头在我们前方砸下,幸好我们及时躲开。 “小弟,在那边!在那边!”妇女突然喊起来。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约3米外,我们看到一堆人蜷缩在墙角,瓦片、砖头、碎木在他们面前漫天乱飞。我们想跑着靠近他们,但随即被风挡了回来,我们只好手拉手,蹲下身子,弯着腰向他们走去。 好不容易,我们拉住了他们的手。那堆人中,有一名老人、一名妇女及两个小孩(其中一小孩刚出生不久),还有一名中年男子。见到我们时,这名中年男子直喘气,显得很疲惫。 “这里不能再呆了,说不准房子会塌下来的。”我们对着他们喊道。 “我们出不去了,这里有孩子,还有老人。”中年男子说。 “你们放心,我们会帮你们出去的。” 瓦片还在狂风中乱飞,被掀起的木板掉在我们面前,吓得女人怀中的婴儿哭个不停。女人将婴儿藏进一件小雨衣里,心疼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中年男子则护住自己的孩子,我们4人分列两旁,为他们护驾。 一行人歪歪斜斜地走着,狂风刮来,我们直往后退。 在我们的动员下,该村几名老人也加入了救人行列。在大家的帮助下,被困的5人被安全带到马路上,并坐上了我们的采访车。 随后,我们把这5人转移到附近教堂里。 风雨飘摇的小木屋中,老人舍不得家当不愿转移 情急之中 记者一句话打动老人 天色渐暗,风却一点都没减弱,反倒更猛烈了。 获救的5人被安全送进教堂后,因为担心那栋屋子里还有人,我们拉着一个村民老黄又回到了屋子前。但我们搜索了几遍,没有发现屋子里有人。 “不知道阿样爷走了没有?”老黄突然嘀咕了一句。 “还有人?”我们心里一惊。 “在哪里?” “就往那边走一段路。”老黄指着逆风方向说,“我们先走吧,这房子可能会塌。” “是不是那边?” “风太急了,天也快黑了,还是别去。”老黄喘着大气。 “去看看好不好?你带我们去。” 老黄拉着我们的手,往木屋挪去。这时,我们已浑身湿漉漉的,直喘大气。 果真,有位老人还在木屋里。与其说是木屋,不如说是个2米多高的木架子。里面没有灯,漆黑一片,屋顶瓦片已被风刮走,雨水和狂风直从屋顶灌进来。 老黄打开了充电灯,看见老人蜷缩在床角。 我们劝老人走,可老人不愿走,他舍不得屋里的家当。 这时,感觉风又大了,屋子不停地摇晃着。 “再不走,房子要塌了。”老黄喊道。 无奈,我们跟着老黄往回走。 “屋子会塌吗?”“他会有事吗?”走出100米后,因担心老人的安全,我们又折回到老人那里。 此时,老人已经下床,床被雨淋湿了。但他站在家门口,依然不肯走。 “大爷,跟我们走吧,这房子呆不得啊。”我们的一位同事冲他喊道。 “没事,我不走,你们走。” “要是你不走,我们也不走了,陪你在这里,房屋要是塌了,也一起被困。”那位同事想用苦肉计劝服他。 但失败了,老人依然没有走的意思。 “轰隆”“咔嚓”,一个大树断裂的声音从屋顶处传来。 我们不禁大叫。老人屋子的屋顶被砸了个口子,猛地摇晃了几下,但没倒。 “大爷,你要是不走,我就给你跪下了。”一着急,我们的一个同事冲上前抓住老人…… “别,我去拿件衣服。”老人突然说。 我们扶着他,拨开屋子外倒下的竹子,向教堂走去。 □ 本报记者 张学得 弓少星/文 林风 刘昌丰/图相关专题:台风桑美与宝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