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恶搞”成又一流行词 专家开会声讨频频越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1:30 东方今报

  如今,“恶搞”已经成了继“PK”后的又一流行词。日前,专家们对网络“恶搞”频频越界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表示了担忧。

  10日,在《光明日报》举办的“防止网上‘恶搞’成风专家座谈会”上,众多专家表示,应当谨防网上“恶搞”成风。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少将在谈到被“恶搞”的《闪闪的红星》时说:“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影片,《闪闪的红星》影响了几代人,无论
是其内容还是创作态度都是严肃、认真的,‘恶搞’行为已经超越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侵害了八一厂和相关创作人员的权益,甚至触及法律层面的问题。”

  中央外宣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说,网络“恶搞”很大程度上是网站的责任。为了自己的利益,网站一方面推波助澜、提供阵地,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进行炒作。彭波表示,如果网站提供了恶毒攻击他人、侵犯他人权利的舞台,同样应负有法律责任。Z新京

  今评天下

  草根迫使精英纳谏

  互联网凶猛袭来,作为网络“草根文化”的“恶搞”,也如潮水般汹涌拍岸,惹得众精英恼羞成怒。

  不难理解,这种对“恶搞”的反感情绪,源于精英的自我保护意识。然而,透过网络“恶搞”成风的表象,必须看到其深刻的内在价值:草根们希望通过“恶搞”这种讽刺手段,迫使精英们反思纳谏。

  譬如,在“恶搞”的代表作《一个馒头的血案》中,作者对电影《无极》进行了大肆嘲讽,在赢得了众草根普遍叫好的同时,也令陈凯歌大导演火冒三丈,“口水官司”差点升级为“诉讼官司”。

  很明显,这个“恶搞”之作凭借其内在的讽刺精神,有力地批判了《无极》的种种缺陷,反衬出了剧组之前的夸大其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一个馒头的血案》亮相之后,如芒在背的中国大导演们还能对草根们的话语无动于衷吗?

  “恶搞”的讽刺价值可见一斑。

  令人担忧的一点是,一些所谓的专家对网络“恶搞”充满了敌意,表现出了精英阶层对草根阶层的极大不信任,这种带有苛责意味的不信任只会加剧草根与精英的对立。精英们不应该忘记,在日益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草根争夺话语权的行动才刚刚开始,绝不会轻易地偃旗息鼓。

  面对“恶搞”,智者应该学会“纳谏”才是。 宣华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