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好戏看开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9:01 解放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君娜)“第二集今天还会播吗?”昨晚20时47分,大型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第一集在央视一套与全国观众见面。晚上22时左右,一位女士打电话到本报文艺部问:“现在正在播广告,不知下面还有吗?”当记者告诉她今天只播一集,明天开始连播两集时,她有些遗憾。

  当年“老三篇”,今日电视剧

  那位女士叫檀默君,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对诺尔曼·白求恩一直怀着敬仰之情。

  巧的是,檀默君女士出生的1938年,正是诺尔曼·白求恩来到中国那一年。她说,青少年时代学习过《纪念白求恩》,这次电视剧“尽管才看了一集,已能感觉到白求恩大夫从抽象变得具象和丰富,但他的精神内核没变,他那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尤其对青少年来说更值得学习。”

  白求恩大夫,原来很“好玩”

  正在过暑假的小学生洛田今年11岁,昨晚也“破例”地看起了《诺尔曼·白求恩》。吸引她看的原因跟老一代人自然不同,如她所说:“刚好在换台,看到少年时期白求恩的生动故事,挺好玩的。”

  小学四年级的洛田跟记者“爆料”,班里同学平时看的多半是青春偶像剧和古装武侠剧,都不大喜欢看“打仗片”。至于白求恩,只记得小时候去医院看病时曾经看到过一块横幅,上面写着“纪念白求恩”,所以一直以为是一个姓“白”名“求恩”的中国医生。她说:“现在终于知道他原来是个有趣的外国人。”知道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后,小姑娘突然好奇地问:“我们的课外读本有关于南丁格尔的文章,世界上有南丁格尔护士奖,为什么就没有白求恩医生奖呢?”

  主旋律题材,可以“这样”拍

  昨晚收看《诺尔曼·白求恩》的观众,更多的出生在上世纪60—70年代。不少人认为:“印象中的白求恩大夫,大多源自那篇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但很少知道他为什么要来中国,又为什么选择不回去。相信电视剧将会告诉一个完整的白求恩故事。”

  影视剧研究专家、上海大学副教授石川昨晚看完首集后说:“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的看点不是讲他如何伟大,而是以他的真实人生经历,表达出一种人生信仰的追求,表现出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环境中历练成为一个真实但也有性格缺陷的英雄。从第一集的镜头画面、音乐运用以及细节处理等,已经能看出该剧的主创方正在进行关于主旋律题材拍摄的创新努力及其成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