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换届之年话心态--与各级党员干部谈谈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9:07 河北日报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之年。换届,是对党组织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的实际检验,是对刚刚结束的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实际检验,也是对各级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实际检验。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党性如何,换届是一面镜子,可以一览无余。身为领导干部,处在换届之年,面对“进退留转”的考验,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呢?

  应当说,自换届工作开始以来,绝大多数干部都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把热情放在工作上,把心思用在落实上。但毋庸讳言,也有少数干部心态并不好,而且直接反映到工作绩效和精神状态上。我们不妨先给这些同志画画像:

  浮躁心态。他们上进心很强,但过于急躁,坐不住,静不下心来。应当说,干部想上进是正常的,但想法偏离客观实际就不正常了。换届期间,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不能急于谋求升迁,而应当想一想,自己是否创造了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了担任更高职务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不浮躁、肯实干,总会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狭隘心态。他们能力是有的,工作热情也很高,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次不能得到提拔,便心灰意冷。这也是不正确的态度。干部选拔任用,能力和素质是考虑的一个方面,但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班子成员专长、性格的互补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没得到提拔就失去了工作热情,未免有些狭隘。作为领导干部,要讲政治,顾大局,要从有利于整个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不应把个人得失放在第一位。

  旁观心态。他们明知道自己这次“没戏”,又不愿安心工作,而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在一边看热闹。有的热衷于传播和制造“小道消息”,充当“业余组织部长”。有的凭主观想象“预测”:“某某要‘高就’了”,“某某要‘动一动’了”等等,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届末心态。他们认为自己已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便怀着“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心理,或大肆收受贿赂,或突击提拔干部。这种心态很危险,工作干了一辈子,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如果在最后一班岗倒下了,实在不值得。

  投机心态。少数心术不正的人把这次换届作为攫取个人利益的一次机会。这些人欲望过强,私心过重,在他们眼里,谋取更高的官位是惟一目的。时机一到,他们便上窜下跳,四处活动,跑跑送送,造谣生事,为了升官,甚至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不良心态的存在,原因很多,有的是思想方法不对头,有的则是思想意识有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过好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把个人进退得失看得比党的事业、人民利益还重。

  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党的领导干部,对待“提拔升迁、去留转退”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的心态。邓小平同志复出后曾讲过:“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是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面对换届,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抱着“做事”而不是“做官”的心态,很多烦恼和问题可能就不存在了。无论是什么岗位、何种职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当踏踏实实地去做事,决不能因为没有达到升官的目的,就连事也不做了。

  面对换届,正确的心态有两种:一曰进取心,二曰平常心。要把进取心放在“做事”上,把平常心放在“做官”上。今天我们正处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广大干部尤其需要一颗进取之心。此次换届,不管是不是能心随所愿,我们都应当继续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为河北的更快更好发展,去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在拥有一颗进取心的同时,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是要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心浮气躁。我们应该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真正做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既有进取心,又有平常心,我们的广大干部就能服从党和人民的需要,在“进退留转”上做到进得坦然,退得愉快,留得安心,转得踏实!

  当然,干部的心态问题不仅与干部自身有关,也与用人导向密切相关。以事业成败论英雄,以工作实绩看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让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的人吃亏,也不让那些追名逐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人得势。这样,干部才能顺气服气、心态平和。所以,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在这方面,各级党组织责任重大。

  我们深信,只要大家讲大局、讲党性,各级党组织把好关、负好责,广大党员干部就一定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这次换届,一定能圆满完成这次换届任务,通过换届,换出朝气,换出正气,换出锐气,把全省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推向前进!

  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