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原来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的“天之骄子”,如今却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失业族”。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的大学毕业生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待遇”有别,就业观、工作态度各具特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承担的岗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毕业了,我施展的舞台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2:55 哈尔滨日报

  撰文/本报记者 张巍 摄影/本报记者 张大巍

  有人说,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分配的工作是“铁饭碗”,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得“争饭碗”,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必须“抢饭碗”。不同时代,“饭碗”的变化,形象地描绘出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变化曲线。记者试图用不同年代的大学生,不同的求学和就业经历,叙述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工作轨迹。也许这里的故事就在你我身上发生过。

  A. 三个时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轨迹

  每年的8月,都是历届大学生就业的最后期限。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近30年,从1981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就业,至今已有25届大学生相继毕业。对于千百万有过高考经历和求职经历的人来说,高考曾成为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求职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渠道。

  80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造就“天之骄子”

  粮油集团进出口部经理刘晓红,是1982年黑龙江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她回忆:“那时候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宝贝,是天之骄子。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经历了许多动荡坎坷,我们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那时候,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成为‘国家栋梁’,可以享受国家分配成为干部。但当时的录取率非常低,简直就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上了大学,我们只想学习。分配也不用自己张罗,学校直接就将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分到外贸、海关、国家机关等非常好的单位。我们班20多个同学分配到工作单位后,都非常受重视。我是集团里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报到第一天,各科室的人都像看‘西洋景’一样看我。上班第二天,单位就派我给一个中国和加拿大的合作项目当翻译,毕业当年我就到加拿大工作了。领导重用我,我那时的工作热情别提有多高,白天参加谈判的翻译工作,晚上还利用休息时间收集国外有关进出口贸易的资料,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以备回国之用。或许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对工作认真谨慎,现在大部分都成为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了。”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文化复兴的年代,学历文凭成为人们发展的最大“资本”。各单位里的本科生可谓凤毛麟角,考上大学就等于进了“保险箱”,饭碗不愁。

  90年代:“并轨”成为毕业分配改革分水岭

  上世纪90年代初,上大学依旧是件高不可攀的事。为了改变命运,许多考生特别是农村考生不惜数年复读参加残酷的高考,为的就是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1994年,全国37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学生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多数毕业生需要自主择业”的机制。这一机制让并轨制前后的学生受重视程度有了天壤之别,感受了由“火”到“冷”的巨大落差。

  省扶贫福利企业总公司张总介绍,从1991年开始,该公司开始接收大学毕业生。同一届毕业生的年纪相差竟有5岁。当时公司里分来的3个大学生成了各部门争抢的“香饽饽”,部门领导外出考察总要带上他们几个,给他们最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在客户面前也很有面子。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1998年毕业生罗伟的就业经历,则足以证明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受重视程度的下降。他家是外县的,毕业时找工作全靠自己。他说:“我们班哈市的学生都不服从学校少有的几个分配名额。为了留在哈市,我在学校的介绍下到了路桥公司的道桥处做宣传工作。每天我都要下基层,到施工现场。其他同学挣1000元的时候,我才挣400元。两年后,公司开不出工资,我就开始了四处应聘的求职生涯,直到2003年才找到了一份稳定的文职工作,也许我的就业经历较多,适应工作非常快,现在已经做到了部门主任的职务。”

  从罗伟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90年代后期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了自主择业的求职路。随着各单位本科毕业生的增多,研究生的不断加入,“大学生”的头衔已不是光环,只是一块铺路石。

  2000后:供大于求大学生出现就业彷徨

  1999年扩招、实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报志愿,同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的基础上激增了22万人。此举大大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受众面,有关“教学质量下降,大学文凭能否贬值”的争论喋喋不休。

  哈报集团人力资源处张玲处长每年都要为集团招聘大学生。她分析,90年代后期的大学毕业生,要承担昂贵的学费和沉重的就业压力。高校扩招让大学生身价贬值,本科学历只是推开就业大门的第一块“敲门砖”。迫于这样的压力和不平衡,有些毕业生身上有了人们所说的浮躁。虽然大学生的社会地位下降了,但是大学生的架子还放不下来。而2000年后的大学毕业生,生于上世纪80年代,那是一个科技发达、娱乐众多的时代,他们个性鲜明、有主见。生存环境并无改观,学历更加贬值,就业压力更加严峻,他们清楚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只能称为待业者,所以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极强,他们会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他们善于察颜观色、随机应变。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刘佳,是2004年的本科毕业生,由于工作不好找,她们寝室的4个学生全都走上了考研路。她在大学4年里,先后考下了四五个证。她说:“就业压力太大,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们都在拼命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证,无奈何地成为‘哈证族’、‘哈研族’。”

  B.低姿态“入门”:新毕业生就业故事

  “高考真苦”的感叹余音犹在,“就业真难”的抱怨已席卷而来。大学毕业就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无奈甚至已波及到研究生、博士生。有的大学生把考公务员认定是大学毕业生的唯一出路。许多有关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就业观念好高骛远的评论层出不穷。记者采访了一些04届、05届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从事着平凡的工作,能踏踏实实、乐此不疲。他们对于好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的态度,或许会给还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以启示。

  别管别人怎么看,最锻炼人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惠鸿健身美容中心人力资源行政总监汤力娟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后,极力向记者推荐公司招聘的04届哈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钟雪迪。钟雪迪通过自己的努力,3个月工资涨了3次,目前已在业务上独当一面。

  钟雪迪大学毕业后,抱着出去闯一闯的心态,只身到广州找工作。很快她便找到了一份公司文员的工作,虽然工资不低,但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字,雪迪觉得做这样的工作对自己的发展无益,便“炒”了公司回到哈尔滨。2005年,她是在人才市场的招聘会上,应聘到惠鸿公司做文员的。虽然同是做文员,但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发展空间不同。由于雪迪的悟性强,公司将证照办理、现场管理、公关等业务都交给她处理。雪迪觉得在新公司里,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释放,受到前所未有的锻炼。

  汤总监介绍说,雪迪是在去年健身美容中心开业前被招进公司的。她的家庭条件非常好,但是在她的身上根本找不到娇生惯养的习气。公司开业前一天,她和清洁工们一起打扫卫生,造得满身灰,一直忙活到凌晨3点才回家,洗个澡,换了衣服,早上6点又出现在开业现场。她的工作态度认真,每天都做日工作计划,每周做周工作计划。今年有一个机会,让雪迪担任健身教学主管,工作既轻松又可以赚到高于她现在薪金几倍的工资。但是她权衡再三还是拒绝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钟雪迪说:“目前的工作最能锻炼人,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工作。”

  别把毕业证当回事,从基层做起

  哈尔滨商业大学04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吕游毕业后,竟当了两年火车交换机工人。他毕业时,心态非常好,他说:“大学生算什么呀!现在遍地都是!当时火车站招聘交换机工人,我就去应聘了。刚去时,我给别人当学徒,每天都要侍候师傅,每月工资800元,但那段时间我学到了许多工作经验。由于我工作出色,不到两个月工资就涨到1500元。不出3个月就带学徒跑外,进行小站交换机的维护。”吕游说,现在大学生就业不利,首先是观念、意识没有与时俱进。有些大学生好高骛远,总以为自己读的是热门专业,不愿从基层干起。殊不知,现在热门专业也是人才过剩。某些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他们得不到企业认可的最大原因。所以吕游主张大学毕业生要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往上走!”

  别希望一步到位,先就业再择业

  贾林是黑龙江大学哲学与行政管理专业02届毕业生。当时他并没有寻求一步到位的工作岗位,而是采取“曲线就业”的原则。在很多同学考研考公务员的时候,哈尔滨户口的贾林却应聘到佳木斯健力宝厂搞营销。在一些同学还在挑工作的时候,贾林已经从繁忙的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在健力宝厂干了两年后,他辞了工作回到哈尔滨继续找工作。这两年的工作经验为他找工作铺了路。2004年他应聘到浙江中烟工业公司驻哈尔滨办事处做营销。以往的营销经历,让贾林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现在贾林的工作业绩在公司里相当不错,每年他的年薪达到2万余元。

  别指望轻巧挣大钱,创业拼的是毅力

  汪东海从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毕业已经一年。刚毕业时,他和同学合开了一家“服务部”,开始时帮企业的一些活动做海报、条幅等,后来经营纪念文化衫、团购服装等业务。有一次一家企业搞活动,他们要做海报和横幅,从头一天晚上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七八点,上午还要去现场安装,通宵工作后还要在6米左右的高空作业,那是最危险的一笔单。遇到活动高峰期,他们一个月有六七万元的营业额。可是遇到淡季,无生意可做。于是他又和另几个合作伙伴经营鲜花。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情人节前一天,他们订购的一批玫瑰花应该从昆明空运来,供应商反馈给他们的信息是情人节前一天下午4时到货。实际上,货没有赶上班机。汪东海赶到机场取货时,才发现没有他的货。哈尔滨许多花店第二天都在等着他这批玫瑰花呢。几经查询,汪东海知道货半夜才能到,当晚无法交货。他就连夜硬着头皮给各大花店打致歉电话。汪东海深知如果不能准时交货的后果,当晚他没有回市区,就在候机大厅等了一宿。第二天他在各大花店开门前,将花全部送到。现在他已经成为许多花店的指定供应商。

  别计较付出与收获,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光大银行宣化支行的毕雪是黑龙江工程学院财会和路桥设计的04届双学位毕业生。毕雪参加工作以来,每天都加班加点,常常中午吃不上热乎饭菜,晚上伴着星星回家。双学位大学生成为一名银行柜员,每月赚取不到千元的工资,她的工作动力是什么呢?毕雪说:“我每月平均业务为1800余笔,业务无一差错,且在全支行员工中完成平均业务数量第一。我的付出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毕雪工作非常有责任心。2004年的一个三九天,天寒地冻,领导派她帮一个企业到中行办理开户手续,由于走得急,她没穿大衣,在办完手续后,为了给企业办事人员打车,她站在雪地里半个多小时,当打到车时,她已冻得上不去车了。企业办事人员非常感动地说:“就凭你们的服务态度,我也要把业户介绍给你们。”据光大银行人事处的郑处长介绍,与毕雪同批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都能踏实工作。他们责任心都很强,立足做好本职工作,这点非常难得。

  C.就业难题不应只由大学生承担

  如今的大学生已进入“低薪时代”。今年的毕业生明明和同学们在各大招聘会上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多活少,工资越来越少。在人才市场,大部分单位给出的工薪都是五六百元。“这点钱根本不够养活自己。连保姆,农民工都能赚到这些钱。这样的工作不如不找。”明明有些沮丧。

  哈尔滨中高级人才市场赵树智处长介绍,今年是大学扩招第七年,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突现。大学教育的普及,就是大学平民化的过程。大学扩招,让百姓将存款用于教育投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大学教育。但是毕业生就业难却成为整个社会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工薪待遇不满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只面试不就业的重要原因。与上世纪80年代象牙塔里的“社会精英”相比,如今的大学生身价已低得不能再低,有时甚至还不如初中毕业的保姆。而大学生就业难是教育体制和社会改革造成的社会问题,不该只由大学生自己来承担。一些大学生和家长们认为,虽然人才的“井喷”,让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但也不应低到“零工薪”。一些用人单位“趁火打劫”,肆意降低大学生的工资,没有给大学生起码的尊重。我们的社会毕竟还需要这些人才来创新和发展,所以请社会给予大学生接纳和尊重。

  “大学生面对就业难,不妨先从低处做起”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良言忠告”。许多毕业生总是抱怨找不到工作,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网上求职几种途径都尝试了,但还没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应聘过程很顺利,但到了工作岗位却不能安心工作,跳来跳去,错失良机。在市人才市场工作了两年的哈尔滨商业大学2004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王宗祥说,人要立足于社会,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谋求发展。大学生开修脚店、大学生收破烂的事已不是新鲜事儿,无论哪一行都有发展的可能。大学生不光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也要从现实形势出发,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大学生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先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经验”,以后再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好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