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路上牧民们的主心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8:36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赫拉村是玛多县黑河乡一个并不起眼的行政村,54户牧民分散居住在广袤的草原上,从事着祖辈们遗留下来并赖以生存的传统畜牧业。从表面上看,牧民们都是在各自的草场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相互之间由于距离甚远而联系很少,但在牧民们的心里,全村54户牧民犹如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相依相存、团结互助,共同创造着一个富裕、文明的草原小康村。牧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幸福感,就是因为他们村里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党支部。

  赫拉村地处海拔4300米的黄河源头地区,山大沟深,气候恶劣。由于信息闭塞、教育落后,牧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科技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加之生态脆弱、草场退化,传统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危机。上世纪90年代起,全村的畜牧业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许多群众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使畜牧业早日走出“大灾大减、小灾小减”和“秋肥冬瘦夏死亡”的恶性循环,党支部和牧委会一直在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同时尽最大的能力,及时帮助有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燃料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在县、乡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党支部成员先后到我省现代畜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参观学习,并对网围栏、牲畜暖棚、人工种草等畜牧业生产新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到家乡,12名党员进行了多次探讨后一致认为,赫拉村要在畜牧业生产上有所突破,必须走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道路,而前提是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学文化、学科技,用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从1995年开始,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建起了牲畜暖棚,在草场上拉上围栏,并尝试划片轮牧,其他党员也纷纷行动起来,当年就见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群众接受新的生产方式,党支部组织党员走遍全村所有牧户的帐房,引导牧民逐步转变传统观念,依靠科学方法增产增收,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水平。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以定居房、暖棚等为代表的草原“四配套”已基本普及,畜牧业生产基本形成良性循环,并逐步走向现代畜牧业道路。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310元,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小康村、文明村。

  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赫拉村党支部通过深入学习,党员们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牧民才让前几年为给孩子治病变卖了所有的牲畜,生活一直很困难,党支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动员党员捐赠了11只生产母畜,还送去了面粉等生活用品;有群众反映说,村里的好几户牧民因身体有病或孩子太小,无法到30多公里的县城购买冬粮,支部书记尕多马上把自家的600公斤面粉和120斤清油送到这些群众家里,随即开车从县城购买面粉5000公斤,原价卖给外出不方便的群众。牧民朋毛说,多年来村里的党员一直是牧民们的主心骨,不管谁家有困难或是闹矛盾,只要支部和任何一个党员出面,困难和矛盾基本上都能解决。年过80岁的老党员昂欠满意地说,年轻党员们文化高、脑子灵,通过这次教育活动,党支部不仅在带领群众生产致富上有了更多的思路,对如何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法制建设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许多措施和办法已经得到落实,并得到群众的肯定。他伸出大拇指对记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这样的党支部!” (记者 湘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