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魅力扬州看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3日09:32 扬子晚报

  本报记者宋金萍江克宇刘世领樊万朝

  盛夏时节,走进扬州,一派和谐发展的美好景象。

  近年来,扬州以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为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据国家、省有关部门随机抽样调查,扬州市民
对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满意率达96%以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以上。

  沟通:建立一个通畅的民意表达机制

  扬州市委书记季建业接受采访时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前提是沟通。“建立通畅的表达机制,让老百姓有地方说话。”扬州采取的一个又一个举措深受百姓称道。

  2001年7月,一个崭新栏目“寄语新市长”出现在扬州政府网站上。11月,全市大街小巷又出现了免费免邮的“市长信箱”,来信由市长直接处理。同时开设了“12345连心桥”市长热线电话,拉近了老百姓与干部心理上的距离。4年前“寄语市长”70%-80%是批评意见,而现在80%-90%以上是建议意见,从栏目开办到现在累计已有12万多条。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扬州市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的主题实践活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建立党员、公务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门串户、联系群众”制度,全市23万名党员、18000名公务人员、8100名三级人大代表、1100名两级政协委员中除老弱病残外,都到社区和农村村组报到,挂钩1-3户居(农)民,现在联系群众16万多户,既访“贫”问“苦”、又访贤问能;既收集民意、又为民解难。

  扬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把每年5月8日作为人民代表同选民统一见面日,让人民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有更多的知政、知情渠道,增强代表的选民意识和服务选民的理念。市委办了《民情通报》专门反映民情。去年选民反映的1300多个问题都分别交政府各部门处理,处结情况良好。今年选民反映的问题又由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进行了交办,选民反映良好。

  协调: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与发展相关的方方面面协调起来,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

  近几年,扬州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解决了老百姓诸多公共需求的问题。数据表明,近三年扬州市新建医疗卫生设施面积达到前50年的总和,教育的投资也大大增加,全市256所农村中学和小学电脑装进了教室,全部实现“校校通”,保证了每两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总投资1.9亿。今年“六一”,在仪征朴席镇中心校视察的省委书记李源潮,对扬州用市里的优质资源让全市60万名学生在网上接受教育给予较高评价。

  在经济建设和环保问题上,扬州人头脑十分清醒:既重视一年做十件实事,也重视十年做一件实事,这件实事就是环保。近几年,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000多万平方米,相继建成古运河风光带、漕河风光带,新建维扬广场等一批公共空间,形成了沿路、滨河、环城“绿肺”系统。新建了200多个各具特色的公共“小游园”,大部分居民出门300―500米就能入园休憩。实现了水环、路环、绿环、商业环、文化旅游环五环联动。值得自豪的是,扬州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这些国家城市建设的最高金牌都一一捧了回来,今年,正在冲刺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扬州还采取措施保持社会安定,在打造法治扬州中维护和谐。扬州市及7个县(市、区)分别创成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社会治安安全县(市、区)”。不久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200强评比中,扬州脱颖而出,其中“社会环境”名列大陆城市第二位。

  统筹: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不同的群体之间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同一个群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扬州市统筹各个方面利益的关系,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6年五年间,扬州市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民生问题。在2002年的一号文件里,市里提出“四个基本”、“两个就”,就是解决老百姓“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的问题,解决了相当一部分群体的民生困难,使一大批老百姓的生活稳定下来。

  在企业改制中,扬州市着力解决职工补贴和身份置换的问题,解决企业改制之前欠他们的医疗费、工资。通过统筹,市里投入14个亿,15万职工顺利平稳地转换了身份。现在,困难群众有补贴,失地农民有保险,今年就要保几万人,以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定销房”的概念全国没有,是扬州的创举,它指政府财政巨力扶持、房价出奇低廉、定向解困的“政府行为房”。扬州市领导在访贫问苦中发现,有一批困难群众既不符合“廉租房”要求,也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他们有的三代人住在一起,有的常年住在阁楼上。市里决定,政府拿钱建解困定销房,2002年以来,实施“831”工程(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300元以下、居住扬州10年以上的家庭),市区新建解困定销房1800多套12万多平方米,以每平方米均价790元定向销售,解决特困家庭的住房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扬州视察时看到困难职工住上了定销房非常高兴。

  发展:在加速打造实力扬州中赢得和谐

  季建业说,和谐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利益问题,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一定要帮老百姓做两件事:第一把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第二把城市建设好,让老百姓生活在好的环境中。而要做好这两件事,关键在于发展。

  “十五”期间,扬州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GDP以年均12.4%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从原来的33个亿增加到2005年的117个亿,利用外资五年平均增长80%,新增民资注册资本年均增长51%。近几年来,扬州全力推进沿江开发、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拉开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框架,为集聚各类产业资本构建了平台;大力实施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双创”工程和集聚重要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培植重点企业的“三重”工作,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强劲增长势头,为做大经济、做优产业、做强财政夯实了基础。经济发展了,增加了群众就业机会,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了百姓居住条件。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1%和8.5%;人均GDP首次超2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超5000元,银行存款人均首次超2万元。现在,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

  提升:在提高人的素质中增进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主体是百姓,根本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扬州市坚持抓好现代市民、现代农民两大教育工程,积极开展“市民日”、“慈善日”、“读书日”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我爱我家,共建家园”、“关爱在扬州”等主题活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诚信礼仪精神。扬州注重从基础做起、从基层抓起,以建设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和谐家庭为载体,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创新了社会管理体制。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项重要举措,着眼提高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扬州市于今年6月26日首次召开6000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城市文明建设工程,部署实施城市文明行动计划,动员城乡居民争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扬州市民生活在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辉映的氛围中,受文化的熏陶,感染文明的力量,文化修养、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市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