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房子为何头顶“新帽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06:38 扬子晚报

  本站建筑:扬子饭店

  地理位置:中山北路惠民大道路口

  交通方式:乘公交34路、31路到中山桥站下

  位于下关区政府对面的一幢民国建筑建于1914年,曾经是南京一家高档饭店——扬子饭店,因其是用明城砖建造,故在南京众多民国建筑中显得很特别。然而记者日前采访中却发现,本来原汁原味的老建筑的顶上却被加盖了一层,“新帽子”看上去十分别扭。上世纪初,南京开埠通商后,下关地区是南京主要的水陆码头,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道路、桥梁、楼宇等相继建成,扬子饭店就在这一时期兴建,成为下关地区众多西洋式建筑中的代表作。扬子饭店建造者是法国人法雷斯,初期主要接待外国领事机构人员,后来中山大道建成后,逐渐接待中国政界、商界的高层人士,1933年宋庆龄来南京也曾在此下榻。建国后,该建筑先后被用作招待所和机关办公用房。扬子饭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9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l层。面阔34米,进深28米,总计82间,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整幢建筑以明代城墙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内部为砖木结构,按照西洋圆拱发券方式砌筑,建筑造型为法国17至18世纪式样。

  记者日前来到下关宝善街探访。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坐北朝南,灰墙、红顶和高低错落的老虎窗颇具西洋风味,外墙全部由城砖砌成,在距离门口不远的几块城砖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烧制时留下的铭文。走进幽暗的室内,楼梯位于建筑的中部,两旁是几条对称的通道,连接着一间间房屋。地板、楼梯和主要构件全都是木质的,楼梯上脚步磨踏出的印记证实了岁月的痕迹。虽然很多地方油漆剥落,角落里结出不少蜘蛛网,少数门窗出现朽烂但主体结构都还保存完好。

  宝善街附近的居民指着屋顶一层外墙颜色相对较浅的部分对记者说,那是后来加建的一层,原先那里是一个露台,后来据说是使用单位因房间不够用而搭建的。虽然外墙是用类似城砖的墙砖贴面,但还是很容易就看出与原来部分的不同,色彩和风格的差异让人看上去很不舒服。东南大学一位专家听说此事后评价说,在老建筑上加盖新建筑是否应该,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的确是功能需要,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慎重。他认为,如果要加盖,新建部分的风格、结构、比例、用材等要与原有部分协调一致。这一点在国外做得比较好,但在国内,大部分都处理得比较粗糙,有些看上去不伦不类,破坏了建筑的美感。本报记者金震寰

  读者声音

  一位对南京民国建筑很有感情的老先生日前对记者说,南京的老建筑太多了,要想一下子全都保护起来也很难。对于目前的现状,他认为与其让一些商家拿去做餐馆、开酒吧,不如让一些机关单位在里面办公,这样相对来说破坏少一些,或许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建筑。等时机成熟,再搬迁出来,在专家指导下做进一步的保护。

  

老房子为何头顶“新帽子”

  右上方建筑即为后来搭建的部分。金震寰摄

  

老房子为何头顶“新帽子”

  扬子饭店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